-
试听
1.东林党新晋急先锋
-
上一回,咱们说了戏曲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这一说就又聊到了明朝末年。所以,从这一回开始,咱们就来说说几位重要的明末文人。第一位登场的,是一位是著名思想家,却也是个官场另类。谁呢?明朝屈指可数的大儒刘宗周。
“刘宗周”这三个字,在大众领域知名度很低,但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领域,这三个字那真是如雷贯耳,好了,打住,这么深奥的话题,良辰我水平有限,聊起来太辛苦,还是先说故事。
万历六年也就是1578年,刘宗周出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正所谓“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刘宗周家就属于非常的不幸那种。他母亲怀上他才五个月,父亲就去世了,这叫啥,遗腹子,惨不惨?
刘家本来就穷,当家人去世后,更是穷的叮当响。多穷呢?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但要我说,反推过来,你富裕了,也会限制你对贫穷状况的想象力,就像晋惠帝听说百姓没饭吃、快饿死了,他会很困惑地问“何不吃肉糜”。
刘家穷到什么程度呢?《明史》中不无感慨地写了三个字:家酷贫。所以,以咱们今天这腐败的人生,是无法想象“酷贫”到底是怎样个贫的。
好了,不扯远了。自古以来,寒门难出贵子,按照这个惨无人道的人间规律,刘宗周长大后,多半是目不识丁,苦哈哈、浑噩噩地过完一辈子。然而,不幸的人生偶尔也会来点幸运的调味剂,刘宗周呢,就有个非常疼他、关键是超爱读书的姥爷,更关键的是,这个姥爷不止爱读书,还明白知识就是力量。所以,即便日子再苦,这个姥爷始终一颗苦心两手准备——供外孙读书的决心永远不动摇,一手节衣缩食,一手从牙缝中挤钱。
当然,姥爷也是看中了刘宗周是棵好苗子,既聪明,又懂事,性格还特争气,这不,在爷孙俩的共同努力下,刘同学19岁中举,23岁便高中进士,搁今天妥妥的全国高考总排名前一两百名得主。
考中进士,多年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但什么叫惨呢,儿子高中进士,寡母却一病呜呼,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怎样一种悲伤?这位悲伤的新科进士刘宗周只能回家奔丧,居家守孝。我说过,老天爷从来就是个势利鬼,遇到好欺负总是拼命欺负,这不,母孝期刚结束,他姥爷又去世了,刘宗周只能继续守孝。
别人考中进士,十里八乡跟着喜气洋洋,刘宗周呢,官是一天没当成,反而丧事缠身,在家呆了整整七年。等到他守孝期满,踏入官场时,已是30出头的中年男了。七年时光啊,还是人生的黄金时段,怎么可以全浪费在看坟上呢?可惜太可惜!
好了,别滥情了,人家刘宗周要是回顾人生,可不会像咱们这么想。这七年,是他改变人生的七年,七年里,他游历了江南,结交了各路名流,然后就走到了无锡,走进了著名的东林书院。等他走出东林书院后,就成了一个铁打的东林党人。
等刘宗周回到朝廷报道时,正好赶上了东林党与其他党派的大乱斗。刘宗周作为新鲜出炉的东林党人,自然就成了急先锋,一出场,就递交了一封奏疏:东林书院是顾宪成开坛讲学的地方,去那儿的都是铮铮君子。其他的大臣,你们若是想同东林君子争论学问高低,可以;但要是争论东林对不对,你们就没这个资格!
这哪里还是一封奏疏?分明是一封于千军万马前叫战的战书!果然,其他党派的大臣集体暴怒,对刘宗周无不是咬牙切齿,恨不能立马弄死他。刘宗周也很有自知之明,奏疏一上去,火一点,他就跟兔子一样跑的飞快,辞官回家去也。等对方想动用十八般官场斗争术消遣他时,刘宗周连个人影都没了。
这不就去官场点了个卯么?又开始家里蹲了。但不用担忧,和你们死宅男只能泡面就着快乐肥宅水的日子不同,人家是有薪水的,别忘了我们说过,中了进士,哪怕你辞职去看坟,也只是停职留薪。而且,因为东林党在接下来的党争中大获全胜,刘宗周作为急先锋,一下爆得大名,成了朝野闻名的志士、斗士,所以,很快就东山再起了。
可是吧,等他返回朝廷没多久,魏公公又登场了,阉党开始兴风作浪。对于阉党这样的货色,刘宗周岂能甘于人后,真的勇士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提笔上阵,以笔为刀,削你削你削你,把魏公公削得一无是处。不等魏公公还手,他故技重施,拍拍屁股,辞职、走人、回家。
刘宗周这么干,不是一场自杀行为吗?是,不过不用担心,他骂魏公公时,魏公公还没怎么得势,所以,魏公公只能弱弱地回了一通拳头:扣他半年薪水。等魏公公一手遮天,到处捕杀东林党人,终于可以给刘宗周一顿迫击炮时,刘宗周已经是个家里蹲,人畜无害,估计魏公公不想浪费每一颗炮弹,毕竟也是要花组织的钱好不好,所以只给了他温柔的处罚:剥夺官籍,永不录用。
对此,刘宗周倒也不在乎,我就不信你魏忠贤能蹦跶一辈子,等你蹦跶完了,我胡汉三迟早是要回来的。
果不其然,几年之后,崇祯上台,几个月后,魏公公呜呼归西,阉党随即倒台,东林党的好日子又来了。刘宗周呢,再度被认为是英雄好汉,回归朝廷是自不必说,而且这一次他还升了职,当上了正三品的顺天府尹,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委书记、市长,一时间也是风头无两。
-
- 2.迂腐文人,专怼皇帝
- 3.触怒崇祯,被贬为民
- 4.直言再惹祸,却因祸得福
- 5.绝食殉国
- 6.大儒恐无用,思想传万世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有明一代,文化繁荣似锦,才子灿若星斗。他们大多才华横溢,却因性格各有不同,最终谱写了别样的命运交响曲。他们或忠君爱国,视民族大义如生命,或叛国投敌,弃气节贞操如草芥。有人在官场如鱼得水,有人在民间寻欢作乐;有人忧国忧民,有人玩世不恭;有人坚守儒教伦理,有人痛骂道德文章……
但,他们无一例外纵横笔墨,挥斥方遒,留下了诗词、思想、小说、戏剧、话本、绘画,以及无数的传说。他们用人生,演绎了一幕幕爱情、仇恨、悲喜与荒诞的故事,却也用纸笔,影响了后世乃至今天数百年。
人生有极限,传奇永流传,和百变声优良辰周一起,聆听多样人生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