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龙生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
上一讲咱们介绍了与鼠、牛、虎、兔有关的成语,那按照排位,今天的开场,咱们就该说到龙了。说起龙啊,它绝对是十二生肖中最特殊的一位。凭啥呢?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其它十一生肖都是现实中活生生存在的。唯独这龙,来源于神话传说。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按照传说,龙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它的头像牛头,角像鹿角,眼像虾的眼睛,耳似象耳,脖子像蛇,鳞片和鱼鳞类似,爪似凤爪,脚掌又像虎掌。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据说它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今天咱们学的第一个成语,就是“龙生九子”,也可以叫“龙生九种”。既然龙这么厉害,我们来看看龙二代是不是更犀利。
相传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玉皇大帝在天上往下一瞧,哎呀!人间不得了,乱成一锅粥了,于是就跟身边的神仙刘伯温说:“老刘啊!你下基层挂职锻炼一阵子吧,去辅助朱元璋升级打怪夺取江山。”玉皇大帝还赐予刘伯温一把斩仙剑,可以号令龙王前来帮忙。但是这时龙王老爷爷年事已高,经不起折腾了,于是它派出自己的九个儿子,替父从军。
龙王的九个儿子长相不一,都不怎么像自己老爸,它们的战斗技能也不一样,但是都很给力。刘伯温带着它们征战多年,为明太祖朱元璋攻下了大明江山,还帮他治国理政。后来又为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九个龙子感觉大业已成,天下已定,自己也该功成身退了,但野心勃勃的朱棣可不干,这么有本事的帮手,怎么能说放走就放走呢?朱棣见明着留不住它们,就想了个歪招。他对龙老六赑屃说:“哥们,你号称力大无穷,能驮起万斤重物。我这有一块石碑,如果你能驮走,我就让你们回去。”赑屃一看,一块小小的石碑,小意思啦!二话不说就把它驮在了背上。没想到,这块石碑竟然沉重无比,它使尽全身法术也没法往前迈一步。
原来这是一块明代先祖的神功圣德碑。上面记载着先祖们的丰功伟绩,功德无量,再加上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封印,能镇住四方神鬼。其它八个龙子看见兄弟被压在石碑下,也不忍心离它而去,就都留了下来,但它们发誓不再显露真身,纷纷变成泥做的塑像,开启了对朱棣隐身的功能,让朱棣没法再利用它们的法力。
后人为了纪念它们,就根据它们的特点,把它们雕刻在不同地方。老大囚牛,喜欢音乐,就刻在琴头上;老二睚眦,喜欢打打杀杀,就把它刻在刀环剑柄上,增加武力值;老三嘲风,喜欢玩高空极限运动,就安排它蹲坐在屋檐角上;四子蒲牢,经常大声喧哗,就把它刻在洪钟的提梁上;五子狻猊,喜欢腾云驾雾,就让它倚立在香炉脚上;六子赑屃,像长着牙齿的龟,喜欢搬东西,如果你在石碑下看到一只大龟,那就是它;七子狴犴,像老虎,喜欢辩论,就把它刻在监狱和官衙门两边;八子负屃,长得最像老爸,也最有文化,人们把它盘绕在石碑顶上;老九螭吻,嘴巴大,喜欢吞火,人们就把它刻在屋顶两边,预防火灾。
这就是“龙生九子”的故事。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明代文人徐应秋的著作《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原文是这样说的:“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意思就是说龙王的儿子都不像他,而是各有各的特点。后人常用这个成语来表示兄弟姐妹之间的性格和爱好各不相同。如果你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性格爱好差异很大,你就可以这么说,我们兄妹姐妹,龙生九子,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脾气也相差甚远。
-
- 2.画龙点睛:给它画上眼睛,它就飞走啦!
- 3.画蛇添足:有时多了反而不好
- 4.白马非马:究竟是马不是马?
- 5.顺手牵羊:顺势而为才能毫不费力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路读编辑部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钰汝于成,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成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成语的海洋波澜壮阔,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本系列旨在以成语为钥匙,开启历史的大门,为你呈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或惊心动魄、或生动有趣、或意味深长的故事;以故事为风帆,带领你在成语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