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彼得·霍普柯克,英国著名记者、冒险家、作家。他曾在著名的《泰晤士报》任职近二十年,其中五年是首席记者。他曾服役参军,与乌干达大独裁者阿明是战友。他曾经两次坐牢,也曾同劫持了飞机的武装分子谈判,后转为专职作家,著有《大博弈》《闯入世界屋脊的人》《丝绸之路上的外国魔鬼》等作品。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陈雪健,吉林大学外交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18世纪,英国将印度变为自己的殖民地,随即目光投向了中亚,妄图控制古老的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野心勃勃、扩张成瘾的俄国,也对中亚地区虎视眈眈。两国随即在这一带开始了激烈的碰撞,史称“大博弈”。
大博弈的范围非常广阔,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高加索地区,一直延伸到数千公里之外的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大博弈开始时,英俄两大帝国相隔3000公里;大博弈结束时,两国之间的距离仅为30公里。大博弈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熟悉的阿富汗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争端等等,追根溯源的话,都是源自于此。
本书全名《大博弈:英俄帝国中亚争霸战》,是探究中亚近代历史、帝国主义扩张史、中亚文化与冒险史的经典之作。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1. 一百多年前,英俄中亚大博弈的舞台上,英俄探险家们来回穿梭在广阔的蛮荒之地,能够建功立业的只是佼佼者,大多数走出国门,可能最终只能落个埋骨他乡的悲惨结局。
2. 对于一个小小的岛国来说,野心再大,终有一天也会被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所限制。这种岛国带来的天然的物力人力匮乏,牵制住了英国向全球布局的雄心。
3. 像阿博特这样心志坚定的人,当然不会半途而废。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可在天,上天的脾气可是捉摸不透的。一个英国人,带着一小撮希瓦人,刚到俄国边境就被软禁起来。甭管什么高尚的理由,在帝国的野心面前,都是胡扯。
4. 短短两三个月,沿路的被屠杀的英军尸骨未寒。其中一位军官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这些尸体或五十或一百地堆在那里,大炮车轮几乎每前进一码都会碾碎死去同伴的头骨。”
5. 如果说俄国是撕碎猎物的北方群狼,英国就是争霸丛林的金毛雄狮,双方在中亚以博弈的形式展开角逐,而在利益关切更深的近东,在奥斯曼帝国的问题上,英俄两大帝国直接撕破了脸皮,上升到大战的高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