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一鸣惊人:大鸟不发威你当我小麻雀?
-
上一期节目我们讲了和身体有关的五个成语,不记得赶紧再听一遍。这一期呢,我们来讲讲数字成语。说到数字,从1数到10,很多人都会写会认会数吧?
数字是很抽象而且乏味的,但如果给它们插上成语的翅膀,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了。
好了,看看,让我们一起看看,迎面向我们走来的第一个成语是谁呢?正是英俊潇洒器宇不凡的——“一鸣惊人”,它是《史记·滑稽列传》选派的重量级选手。
一鸣惊人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主角是齐国的一位名叫淳于髡的外交官。他个子不高,但是机智聪明,擅长辩论和演讲,可能脑袋吸收了身体大部分的营养,导致他长期吃饭不长个儿。成年后参加工作,多次出差到各个诸侯国访问,以及外交谈判,凭着那颗营养过剩的大脑,和自动加码的嘴皮子,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有被人欺负过,也没让齐国吃过亏。
淳于髡的顶头上司就是齐威王。齐威王这个人贪图享乐,K歌尬舞喝酒吃肉样样都喜欢,就是不喜欢上班,国家大小事务统统甩手给下属。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朝中文武百官也是吃闲饭的多,干实事的少。这样一来,搞得整个齐国一片乌烟瘴气。外面呢,各个诸侯国倒很积极,一个个都“趁你病拿你命”,纷纷来抢齐国的地盘,齐国危在旦夕。
难道就没人去给领导提个醒吗?不敢啊!齐威王好面子,心眼小,特别不喜欢别人说他不好。再说了,任何年代,当面吐嘈领导都是高风险行为,万一龙颜大怒,不止饭碗不保,小脑袋都要搬家啊!
所以呀,这些大臣们,纷纷开启静音模式。只有我们的主人公淳于髡,不走寻常路,在他心里,拿工资就要办实事,他决定,尽尽“劝谏”的职责。当然,劝谏是一门语言艺术,“好好说话”不仅能升职加薪,关键时刻还能保命!
选了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好日子,淳于髡假装一脸谦虚地问齐威王:“领导啊,我有个事儿想不明白。”
齐威王纳闷了:“哎哟,都说你机智过人,难道还有啥事把你难倒了?”
淳于髡按套路出牌:“咱们齐国有一只大鸟,就栖息在大王的亭院里,整整三年了,不飞也不叫,大王您知道它这是怎么了吗?”
齐威王这人,唯一的优点就是,脑子很灵光,一听就明白了,哎哟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呐!什么大鸟小鸟的,你就是含沙射影说我这三年消极怠工,绩效考核不达标呗!
不过呢,齐威王也是个高情商的领导,他没有当场跟淳于髡拍桌子,而是回了一句极其漂亮的话:“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翻译过来就是,这只鸟只是不想飞而已,它一飞就能冲破云霄;一旦鸣叫起来,能吓死个人呢!
被淳于髡这么一敲打,齐威王这只大鸟确实醒了。他立刻主持召开全国领导干部大会,召见七十二位县令级以上官员,仔细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对那些把齐国建设成春秋第一大国作出重大贡献的官员,统统给予立功受赏;对绩效考核不达标的上班摸鱼族进行惩罚,炒鱿鱼的炒鱿鱼,扣工资的扣工资。
赏罚分明的齐威王领导力爆表,经过他这一番励精图治,各国诸侯都感受到了齐国正在崛起,纷纷归还之前抢来的齐国地盘,齐王的声威也持续了三十六年。
这就是“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由来,它常常用来比喻平时没什么表现,突然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大家想想,你的学生时代,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同学,平时很低调,期末考试却一鸣惊人,拿下全年级第一名!但是请注意哦,所有“一鸣惊人”的背后,都是默默的努力和坚持哦!
-
- 2.二桃杀三士:两个桃子引发的血案
- 3.三顾茅庐:认准的事情就坚持去做
- 4.四面楚歌:歌声也是战斗力
- 5.五十步笑百步:别得瑟!你比别人好不到哪儿去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路读编辑部。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钰汝于成,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成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成语的海洋波澜壮阔,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无穷无尽的智慧。本系列旨在以成语为钥匙,开启历史的大门,为你呈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或惊心动魄、或生动有趣、或意味深长的故事;以故事为风帆,带领你在成语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