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金瓶梅.2
从撩到被撩,潘金莲的黑化之路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潘金莲黑化的起点:一遇武松误终身
-
上一回咱们说道,身世坎坷的金莲姑娘自小被卖来卖去,十八岁如花似玉的年纪,先是被六十多岁的张大户糟蹋,后又被地主婆张夫人打骂虐待,最后还被乱点鸳鸯谱嫁了武大郎这么个矮矬穷。今天这一讲,咱们就来讲讲,潘金莲是怎么一路黑化,直到最后变成一致命女人的。
各位,你说金莲好好一漂亮姑娘,就这么嫁给武大这个三寸丁谷树皮,还是个二婚带着女儿的,她能甘心吗?能愿意吗?不愿意还能咋地?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她还能独立出来生存?所以,她只能一面应付看不顺眼的丈夫,一面忍受张大户的性骚扰。
好在这张大户命短,没多久就挂了,接着,潘金莲和武大被张夫人赶出了家门。各位,这意味着什么呢?流落街头吗?一定意义上是的。可危险的背后往往就藏着机遇,被赶出去,它还意味着,潘金莲自由了。她不再是主人家的奴婢,不需要再看主人脸色、仰主人鼻息,某种程度上,她可以自主了。
脱离了张家后,潘金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她要生活,有房子才有安全感,才有安身立命的居所,为此,潘金莲不惜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供武大全款买了个小复式,还是城中心的。有了房,老公又有经商的能耐,按理说,潘金莲这小日子也算安稳了。
可是!人生难道只是混个吃饱喝足吗?房子虽好,房子里一块住的人还是不喜欢呐。怎么办?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机缘巧合,就在潘金莲25岁这年,武松猝不及防出现了。就那么突然,又那么明亮地出现了。以至于他一出场,潘金莲那些被压抑的青春与爱情,那些被剥夺的浪漫与期盼,一下如回春大地般,醒了,复苏了。从这里,潘金莲开启了她的追求爱情之路。
咱们说,潘金莲会爱上武松,那几乎是必然的。遇见武松,潘金莲才知道,原来这世上除了张大户的猥琐、武大郎的丑陋、好事子弟的轻浮,还真有这么一个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为民除害,满足了她对世间男子一切美好的幻想。所以那是一眼惊艳,从此成魔。
于是第一次见面,潘金莲就邀请武松搬来同住,席间给他不停夹菜,还一个劲儿劝酒啊,等等等等,是真欢喜,情不自禁地欢喜。这武松呢,也没推辞,毕竟是自己亲哥嫂嘛,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回去就叫人收拾铺盖卷,来哥嫂家住下了。
而这,就给了潘金莲第一个希望。所以那天她跟拾了金元宝似的欢天喜地,即刻打扫了一间房给武松安顿,隔天一大早就起来给武松烧水、收拾,等武松出门上班,又千叮咛万嘱咐,“叔叔画了卯,早些来家吃早饭,休去别处吃了。”果然武松下了早班回家,潘金莲就给齐齐整整安排了一大桌热饭热菜。不光如此,吃了饭,潘女士还贴心捧来一杯热茶,递给武松消食解渴。这把武松感动的,坐立难安。之后,武松请街坊邻居吃了个饭,又取出一匹彩色缎子给嫂嫂裁衣服。
这匹缎子,就给了潘金莲第二个希望。书上说潘金莲开心的了不得,一面嘴上客气着“叔叔如何使得”,一面身体很诚实地收下了。自此,武松每日去县衙上班,不论回来的是早是晚,家里永远有个人备着热茶热饭等他,欢天喜地服侍他。
各位,潘金莲对武松的爱,如果在这里打住,停留在伦理道德的范围之内,那么后面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一切悲剧都不会上演了。可是,对潘金莲来说,伦理道德是什么呢?
你看,她小小年纪没了爹,九岁又被亲妈给卖了换钱,父爱母爱一样没有,该有的父母教导,也一样没有。她从小过的就是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奴婢生活,她所受的人生教育就是要察言观色、会小意讨好。什么三纲五常,她从来没见过,也没人教过。
各位还记不记得,当初张大户家本是买了潘金莲和白玉莲两个丫鬟,结果没几年白玉莲姑娘就香消玉殒了。大家想过没有?为何作者要增加一个出场又消失了的人物?作者的用意很明显嘛,因为白玉莲是个隐喻寓言性角色,雪白、美玉、莲花,这些都象征着坚贞纯洁的君子品性。可就是这样一个人,进了张大户家,没几年就死了,还不是病死,死得莫名其妙,死得讳莫如深。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金瓶梅》的魍魉世界,美玉君子,那是活不下去的。潘金莲能活下来,逃出来,说明她早已谙熟了那个世界的处事原则。自然而然,什么伦理道德,什么人伦纲常,那都是胡扯的,活下去,并活得好,才是王道真理。
那么,怎么才算活得好呢?房子已经有了,喜欢的人,也必须到手。
-
2.潘金莲黑化的断点:一腔热情遇冰水
-
3.潘金莲黑化的拐点:一场惊艳的邂逅
-
4.潘金莲黑化的重点: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
-
5.潘金莲黑化的终点:一个你情我愿的阴谋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兰陵笑笑生作,真实身份至今是谜。后世学者提出了王世贞作、李开先作、屠隆作、汤显祖作等多种说法,均因证据缺乏,难以定论。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原乡,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也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与典范。它的故事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节演化而来,讲述了清河县商人西门庆的发迹与死亡史,兼及其家庭妻妾间的争宠斗争。
这是一个云霞满纸的世界,饮食男女,热闹喧嚣,声色犬马,琳琅满目;这又是个漆黑一片的世界,道德泯灭,欲海无涯,群魔乱舞,秽恶不堪。一张张因财色而扭曲的脸,一个个因权欲而疯狂的人,填不满的欲壑,逃不脱的因果。
直应了那句:唯太阳与人性,不可直视。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说便如此说,这“财色”二字,从来只没有看得破的。若有那看得破的,便见得堆金积玉,是棺材内带不去的瓦砾泥沙;贯朽粟红,是皮囊内装不尽的臭淤粪土。高堂广厦,玉宇琼楼,是坟山上起不得的享堂;锦衣绣袄,狐服貂裘,是骷髅上裹不了的败絮。
爹,你好人儿,你瞒着我干的好勾当儿!还说甚么孩子不孩子!你原来就是个弄人的刽子手,把人活埋惯了,害死人还看出殡的!
咱闻那佛祖西天,也止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姮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的富贵!
劝尔莫结冤,冤深难解结。一日结成冤,千日解不彻。若将冤解冤,如汤去泼雪。我见结冤人,尽被冤磨折。我今此忏悔,各把性悟彻。照见本来心,冤愆自然雪。仗此经力深,荐拔诸恶业。汝当各托生,再勿将冤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