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2
双面达·芬奇:自学成才的科学家,拖延成疾的艺术家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野生状态的“现代科学之父”
-
在上集节目中,我们跟着达·芬奇,从他老家芬奇镇出发,途径艺术之都佛罗伦萨,最后来到了米兰宫廷。这一路上,达·芬奇年龄渐长,绘画技能也日趋高超,先后创作了《博士来拜》《维特鲁威人》等等经典作品。
不过,达·芬奇的兴趣可不仅限于艺术,他对科学也特别着迷。还记得咱们在上集一开始说过,达·芬奇小时候天天在外面到处野,喜欢观察大自然,喜欢动手,喜欢思考。这样好奇心爆棚的娃娃,长大后走上科研道路,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但是,达·芬奇搞科学的路子跟其他人很不一样。一般人都是先学知识、学理论,有了基础再去实践、去研究。他倒好,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小时候在佛罗伦萨就没受过什么正统教育,当然,所谓的正统教育,不过是一些陈腐的拉丁文和宗教学,他压根也看不上。
年轻时候的达·芬奇心气儿很高,他觉得自己亲身观察和体验的学习方式,比那些个死读书的人强多了。他甚至写了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这个想法,里面有句话这么写的:“能饮泉水者,不饮瓮中水。”你听听,多么得心高气傲。
但到了米兰以后,打脸了,他发现不论是过往的还是同时代的正经学者,都用拉丁文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就他这点道行,充其量算个民科。看来,不鸟拉丁文就没法读古代典籍,不啃经典谈什么喜欢科学嘛。所以,咱们牛气哄哄的达·芬奇同学,只好撸起袖子学外语了。和你们诸位当年考英语四级一样,达·芬奇照着课本狂抄单词,当然,人家毕竟是绘画天才嘛,背单词背烦了,顺手就在本子上画一副自己愁眉苦脸的头像。
根据达·芬奇学啥会啥的天才路径,你们猜,他拉丁语是六级还是专八?当然结果你是没猜到的,这位学啥会啥的天才,在这门古老而优雅的语言面前,翻车了。结果就是,尽管下足了苦功,达·芬奇最后也没能精通拉丁文。
但什么叫命好呢?偏偏人家赶上了好时代,当时,印刷术在欧洲迅速普及,于是,读不懂拉丁语古籍的他,得以读到意大利文版的科学书籍。在这记住一到填空题:达·芬奇是欧洲史上第一个没经过正经拉丁文教育就能全面了解科学知识的伟大思想家。
上集节目我说过,达·芬奇在画画过程中,琢磨出了一些当时没有的技法,说白了就是创新。同样,在科学上,他也领先于时代。当时很多人都倾向于直接接受古代典籍里的东西,达·芬奇呢,他觉得应该从重复实验中推导出结论。听起来这个好像没啥稀奇的,对不?我告诉你,在今天,可重复性已经成了科学实验必不可少的一个标准,但早在几百年前,达·芬奇就已经这么做了。于是,有些学者就不无遗憾地表示,哎,要是达·芬奇生前发表了论文,或者他的笔记本早点被发现,只怕“现代科学之父”的荣誉称号该是达·芬奇的,而不是一百多年以后才出生的伽利略的咯。
说他可以算“现代科学之父”,夸张吗?一个画家也想抢科学家饭碗?信不信,您跟我往下听,看看作为科学家的达·芬奇有些什么成就。
-
2.执着于上天,研究鸟类和飞行
-
3.痴迷于机械,超前时代的工程师
-
4.着迷于人体,初探解剖学
-
5.科学与艺术完美契合,《最后的晚餐》问世
-
6.打仗比艺术重要,搁浅的骑士纪念碑
-
7.人生陷入低谷,启程返回故乡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历史学家、记者,在杜兰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著有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创新者》作者。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西尔维希耶,德国洪堡大学博士,自由撰稿人。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提到列奥纳多·达·芬奇,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他的画家身份。实际上,他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让他在飞行器、武器、水利、动物学、解剖学、地质学等等领域都大放异彩。
在这本书里,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根据达·芬奇几千页的笔记,再加上对他人生与作品的最新研究结果,讲述了达·芬奇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如何在艺术与科学之间融会贯通、突破界限和认识自我,还呈现了他鲜为人知的另类一面。
更重要的是,达·芬奇的天才之处,基于那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能力:热切的好奇心、发散的想象力、认真观察、敢于质疑,以及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在米兰,列奥纳多为人称颂的不仅有他的才华,还有他的外表,他长相俊美、体格强健而且温柔亲切。
他开始看到科学的进步正是二者对话的结果。这反过来帮助他认识到知识也来自一种对话:实验与理论的对话。
通过涟漪般扩散的动作和情绪,列奥纳多不仅捕捉到了一个瞬间,还像编排戏剧表演一样,呈现了一出戏剧。他曾担任宫廷演出的表演者和制作者,在《最后的晚餐》中处处体现出这些工作的影响,从刻意的编排、夸张的动作、戏法般的透视到戏剧化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