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太监,历代王朝绕不开的群体
-
上一回,我们说了明朝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锦衣卫、东厂、西厂,还有内行厂。无论张震演的沈炼多有味道,无论锦衣卫的飞鱼服多么炫,都改变不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这些动不动就搞监视、暗杀还有刑讯逼供的特务,不是什么好东西,普通人思想有多远,就离它们多远吧。
但是,如果论资排辈,谁才是明朝最大的反派?特务机构还排不上第一,因为明朝还有一群人,比他们更阴险、更狡诈,做的坏事更多,名声也更臭,那就是太监。
在正传里面,我们也说了这个太监、那个太监的故事,什么王公公、汪公公、魏公公等等,干的事情五花八门,大家一定听得印象深刻吧?咳——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说,不,我对你说“太监”这个词的发音印象最深刻。好啦好啦,乖啦,坐好啦,上课听讲不要插嘴,不要抢老师的话。总之,在正传里,各位公公的出场非常分散,再加上各种剧情穿插,很多同学表示:哥,是很精彩,可是老打断,听起来不爽啊!
所以,应各位的要求,这一回包括接下来的几回,咱们就单列一个小专场,把各位公公轮番拎上台,集中展示一下他们的癫狂人生。
在说之前,得特别交代一句:太监也是人,明朝的太监虽然坏,并不是所有太监都是坏蛋。比方说,前几回说的郑和,人家不就是太监吗?可人家是伟大的航海家,跟什么汪公公、魏公公之流是要划清界限的。
当然,郑和这样的又出名又正面的太监太稀少了,凑不够一桌麻将,咱们以后碰到好多,陆续再聊。咱们还是请这几位不干好事,却偏偏很有名声的公公上场。
老规矩,说故事之前,先聊聊背景。不知道您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起来这历朝历代,不管是开国定邦也好,还是造福社会,压根就没太监啥事儿。可偏偏摘桃子的时候,总有他们的份。至于原因,我们在正传中也说了,皇帝一个人无力对抗大臣,就得让伺候自己的、当然也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太监,帮忙分权制约。这么一来,太监就从端茶送水的下人,变成权力游戏的参与者了。
算起来,我国历史上太监干政最突出、最猖狂的朝代,就是东汉、唐朝和明朝。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坐拥大权的宦官,却偏偏是秦朝时的赵高。此人学识渊博、善于揣度人心,但又心狠手辣、无恶不作,可以说,赵高就是后世专权宦官们的祖师爷。但也有人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说赵高不是宦官,因为他还有女婿。一个死太监怎么能有女儿女婿呢?
确实,《史记》里也没有赵高是宦官的记载,说他是死太监,很可能是民间以讹传讹。但东汉末年著名的“十常侍”,在《三国演义》里也出场过的,这可就是如假包换的死太监了。他们把皇帝玩弄于鼓掌,肆意干预政事,十分嚣张。
然而,要是比起后来唐朝的公公们,东汉末年的“十常侍”就差的远了。唐朝中后期,太监们不仅掌控了中央的军权,甚至能干预皇帝的废立,好几个皇帝都被太监给害死了。这种登峰造极的祸害力,给唐朝以后的历代统治者,一个血淋淋的警示:千万不要让太监掌握绝对的权力,否则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 2.司礼监,明朝太监的梦想之路
- 3.王振的另类选择:从公办教师到太监
- 4.皇宫大内来了一位王先生
- 5.王振的蛰伏与等待
- 6.明朝第一位大太监王振王公公
- 7.王振的癫狂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立国号“明”。政治谜案扑面而来,国号“明”字背后藏有怎样的秘密?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空印案,人头滚滚,朱元璋杀心何来?朱棣篡位是主动还是被迫?大火之中,建文帝是生是死?郑和下西洋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永乐帝与帖木儿巅峰对决,到底谁胜谁负?历史有极限,好听无止境,百变声优良辰周继续带你嗨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