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斗宜申之乱
-
上一回我们说了,楚国在发展强大之后,经历了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接班的楚穆王虽是杀父篡位上台的坏蛋,却很有作为,在他的治理下,楚国更加是兵强马壮。此时晋国正好与秦国打得热闹,抽不开身,楚穆王便趁机在江淮一带攻城略地,并插手中原事务,风头一时无两。
很显然,楚穆王是个不可多得的狠角色,但雄才大略如他,也有没处理好的事情。啥事呢?其实还是老一套,那就是始终困扰楚国的公族问题。
上一回我们说过,以若敖氏为代表的楚国公族,势力非常强大,严重威胁到楚王的君权。虽然子文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并没有消除楚国“君弱臣强”的局面。楚穆王登基之后,自然也要面对公族问题,他便想方设法限制他们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国便爆发了“斗宜申之乱”。
斗宜申是谁呢?听他的姓氏“斗”,您就明白了,此人也出身于若敖氏家族。这位兄台的资格很老,在楚成王那会儿便出任楚国司马,负责军队的行政和征调事务,算是军队的二把手。那么,谁才是楚军的最高统帅呢?答案是楚国的令尹。
听到这您可能要问了,良辰你上一回说了,令尹不是最高官员,相当于宰相吗?这不假,不过,令尹还有个工作,那就是兼职楚军统帅。平日里,令尹掌管国家大事,搞行政工作。到了打仗的时候,就去带兵打仗,转换为大将军。
当时楚国的令尹,正是我们在晋文公那几回提到过的“刚愎自用”的子玉。子玉本名“成得臣”,看上去似乎跟若敖氏毫无关系。but!但是!然而!子玉是“喝虎奶的令尹”子文的亲弟弟。
子玉为什么能当令尹呢?因为子文退休时,直接就让子玉来接班。对此,楚成王连个屁都不敢放。之前我们说若敖氏势力大,现在您知道有多大了吧?令尹是若敖氏,军队里的一把手是若敖氏,二把手也是若敖氏,又管军队,又管内政,什么事都是他们说了算,开朝会就是自家人聚会,做官做到退休,就让自家人加班。说句难听的话,如果不是楚国有个楚王,别人还以为楚国是若敖氏家开的呢。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就说多了,咱们现在说回斗宜申的叛乱。且说这个斗宜申,当初也是个很有梦想而且很有本事的人,他曾同子玉一起率军南征北战,为楚国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按理说斗宜申过得也算不错,没想到的是,一次无心的占卜,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一天闲来无事,楚成王、斗宜申还有子玉三人,便去找巫师占卜,看看自己的前途如何。巫师看了下结果,说道:“卦象是大凶之兆,您三位都无法得到善终。”
这三人有权有势,哪里会把这结果放在心上,没想到的是,城濮之战,子玉不听楚成王劝告,偏要率军出战,结果兵败自杀,第一个死于非命。斗宜申摸了跟绳子,也想要自尽,但接下来搞笑的事情发生了,不知道是斗宜申体重太大,还是绳子质量太差,他刚把自己挂上去,绳子就断了,结果跌了个狗啃泥。
众人看他没死成,赶忙好言相劝,而斗宜申突然就不想死了,一把跳起来,拍拍屁股,跟没事人一样地走了。
虽然人没死成,但斗宜申还是为城濮之战背了锅,他被剥夺了司马的职位,转而去掌管百工,差不多相对于今天的工业部部长。反了抗命之罪,还能当个部长,楚成王对斗宜申也算是很给面子了。但斗宜申还是很不爽:按我的资历,本来是该出任令尹的,现在怎么混的这么差?
还没容他想明白呢,楚成王就被儿子给杀了。斗宜申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当年的预言,立刻打起了哆嗦:这预言难道是真的?难不成,我也要跟他们一样死于非命吗?
局势的发展好像确实如此,因为楚穆王积极地打击公族,刀子似乎随时都会砍到斗宜申的头上。这下斗宜申就坐不住了:既然你迟早要对我下手,那我就先下手为强!
斗宜申很显然是个有想法的人,但他的叛乱却根本不值一提。过程是这样的:斗宜申找了几位志同道合的野心家,准备找机会刺杀楚穆王。然而这帮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实在太差,八字还没一撇呢,计划就已经传了出去。楚穆王得知了此事,当即是勃然大怒:还有敢对我下手的?杀!
一声令下,斗宜申等人便被逮捕,随后身首异处。这场压根都没发生的政变,就这样结束了。
-
-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3.若敖氏之乱
- 4.安定人心
- 5.孙叔敖治楚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杰出的历史学家,中国传统历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郑庄公死后,天下无主,春秋进入大国争霸时代。列国纷争,群雄并立,逐鹿中原。一百四十诸侯,又有谁能站在天下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