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美国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曾任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
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美国经济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曾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2011年名列《时代》杂志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小豆,布里斯托大学管理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国际贫困线标准是每人每天收入1.9美元。据估计,全球有1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属于极度贫困。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穷往往意味着吃不饱饭,饥饿甚至可以说是贫穷的代名词。因此,很多国家都把扶贫的重点放在了增加粮食供给上面,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穷人究竟为何摆脱不了贫穷呢?
本书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从他们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等等方面,探寻贫穷的真正根源,反思主流的扶贫观念,并对如何有效扶贫提出了建议。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总体来说,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
问题并不在于穷人为健康花了多少钱,而是他们的钱究竟花到哪儿去了。他们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大规模的浪费及政策失败之所以会发生,常常是因为政策规划阶段的懒惰思想,而不是任何深层次的结构问题。
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很多。 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