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永乐永乐,永不快乐的时代
-
上一回我们说了明成祖朱棣的个人政绩,无论横着看竖着看还是原地绕圈看,他朱棣这个人,都配得上“文韬武略,功业赫赫”这类荣誉致辞,要是有人弄个中国帝王小组赛,他也能毫无压力出线。
然而,但是,but,一个没有告诉我姓名的古人说过,人无完人。曾志伟大哥曾悲壮地表示,一将功成万骨枯。永乐大帝雄图霸业的背后,是一个银河系的历史黑点。
好了,认真点。良辰我在这个系列里,扒了太多朱家人的历史小底裤,感觉手太黑。所以这一讲,我不吹朱棣,也不黑朱棣,咱们拿把手术刀,解剖朱棣——统治下的永乐时代。
怎么解剖呢?像外科手术一样,打开那个时代的社会肌理,看看当时的经济政治以及他培育的子孙。记得上一期节目更新完了后,隐隐约约,有同学在下面交头接耳,大意思,朱棣这么好大喜功,狂刷政绩,不是征蒙古就是下西洋,这些大型面子工程,看上去非常爽,问题是,谁来为这些面子工程买单?
要是我是历史老师,一定点这位同学起来,放学后,别走。来我办公室,领200元历史专项奖学金。非常棒,会思考。
大概在去年,我在节目里讲过,明初那会儿搞实物税,每年能收上来大概400万石粮食。这个农业税,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少的。不过,在“正赋”之外,老百姓还要承担其他各种各样的税。这些税乱七八糟,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收不到的,大的比如盐税、商税,一年就能收一百多万两白银。这个税我能理解,做生意嘛,肯定是要上税的。
但有些税就比较奇怪了,比如说,州县的衙门办公,需要采购纸张,还要采购揍人用的棍棒,没准儿还有办公人员上厕所用的手纸。您说这些玩意才值几个钱啊,但人家官老爷偏偏要列出个名目,把它们算在税里面,让老百姓承担。四个字:苛捐杂税。
苛捐杂税虽然零零碎碎,如果加起来没多少钱,那大家也就认了。但要命的是,这些税竟然是没有标准的。
这可就麻烦了。我们今天收税,征什么样的税,征税标准是多少,什么样的范围征多少的税,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有人乱收税的话,您就可以去税务局告他,告不告的赢我可没打包票哈。可明朝那会儿,这些税是想收多少就收多少,全看官府怎么衡量。至于怎么衡量,良辰我是真不知道。您可别冤枉我,其实就连当时的官府也拿不准。比方说吧,今年风调雨顺,朝廷不打仗,官老爷也没被大老婆查出小三在哪儿,心情不错,那就少收一点。到了第二年,要修桥铺路了,要打蒙古打越南了,或者官老爷被老婆骂了,一不高兴,那就多收点。也许您要说,要是官老爷一直不高兴呢?很简单啊,那就越收越多嘛。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不管是怼天怼地,还是派郑和七下西洋,朱棣烧掉的白花花的银子,那都是从老百姓身上一分一厘吸出来的。由于永乐年间大操大办的事情特别多,所以那会儿的一大特征就是征税征的特别凶。
税收的多了,自然而然的,老百姓就变得苦哈哈的。这下大家就不乐意了。之前朱元璋做皇帝那会儿,老百姓的日子都还不错,因为上面抓得严,官老爷不敢随便盘剥,所以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多少有点积蓄。但自从皇帝变成了他儿子,就开始今天搞个什么税,明天收点什么钱。刚开始呢,老百姓还有点家底,含着泪,勒紧裤腰带,把税交。但折腾年复一年,老百姓的钱包就空了。咋办呢?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吗?对不起,官老爷表示,我不要你的命,你不交钱,我就得交命,轮不上你交命。
于是乎,这又到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节奏:只要老百姓被逼的过不下去,往往就要造反。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在山东的蒲城县,便爆发了唐赛儿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在“盛世”爆发的农民起义,从而折射出了永乐“盛世”的本质。
唐赛儿是谁呢?一个扔在人群里也看不出差别的寻常女子,可是,自从嫁给一个神棍后,几经包装宣传,一跃而成当地的宗教领袖,在今天山东的滨州、潍坊、青岛、日照一带,很有势力,信徒好几十万。为啥唐赛儿这么受欢迎呢?因为她不仅通晓法术,还擅长纸人纸马这样的魔法,就是吹口气,本是纸做的人和马,都能变成活的,不仅能跑,还能打仗,您说神不神。
唐赛儿本来跟官府无冤无仇,但永乐年间,山东一带不是蝗灾,就是干旱发大水,按理说,朱棣应该网开一面的,但他偏不,收起税来却是一点都不含糊。这下老百姓可就受不了了,于是在唐赛儿的率领下,一大帮人揭竿而起,声势浩大,把官军打得大败而逃。
听说山东造反,朱棣非常惊慌,连忙派精锐的“京军”前去镇压。几番激战,起义被镇压下去,但唐赛儿却有如神助一样,愣是从官军的包围圈中溜了出去,消失的无影无踪。
唐赛儿逃出生天,朱棣龙颜震怒,下令全国通缉这女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官府随即开始了各种搜捕,闹的鸡飞狗跳。有人声称唐赛儿当了尼姑,朱棣便派人在山东、河北一带捉拿所有的尼姑。抓了一阵后,朱棣觉得光尼姑还不够,和尚道士是一家,尼姑和道姑都是姑,又下令把道姑统统给抓了。这又是尼姑又是道姑的,共计一万多人,全部押往南京审问,那场景,轰动全城。可是,一万多人姑子中,哪有半点唐赛儿的影子?没准她还真的成了仙、腾云驾雾飞走了。
您看,这就是朱棣一手缔造的“永乐盛世”,永乐、永乐,永乐的是他,永不快乐的是老百姓。还是那句话,雄图霸业的背后,是白骨累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 2.子承父业的变态杀人模式
- 3.这个姓坑的爹
- 4.短命皇帝与蟋蟀天子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立国号“明”。政治谜案扑面而来,国号“明”字背后藏有怎样的秘密?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空印案,人头滚滚,朱元璋杀心何来?朱棣篡位是主动还是被迫?大火之中,建文帝是生是死?郑和下西洋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永乐帝与帖木儿巅峰对决,到底谁胜谁负?历史有极限,好听无止境,百变声优良辰周继续带你嗨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