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安德鲁·罗伯茨,英国皇家文学学会和皇家艺术学会会员,杰出的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著有《索尔兹伯里: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泰坦》《战争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史》等作品。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旧日窗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在19世纪初,曾有一个名字令整个欧洲都为之颤抖,那就是拿破仑。从一个殖民地少年,到统治大半个欧洲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堪称那个时代的最强“创业者”。拿破仑只活了51岁,算不得长寿,但却足够传奇。
拿破仑早期的命运与法国大革命息息相关,他在经历各种军事战斗和政治斗争之后,通过“雾月政变”问鼎法国最高权力。在执掌法兰西第一帝国期间,拿破仑在外鏖战欧罗巴,对内经营政局与民生。这种种措施和举动都说明,拿破仑并不是一介武夫,而是有着雄才大略的统治者。然而,膨胀了之后的拿破仑对外侵略他国,最终折戟沉沙,被反法联盟打败,在圣赫勒拿岛孤独终老。
本书作者在查阅了大量拿破仑的信件、身边各色人等的回忆录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严谨又生动的讲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拿破仑,是拿破仑传记方面的权威。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大战略的海洋方面永远是拿破仑的弱点之一。他固然常胜,却从未赢在海上。
傲慢野心能变成可怕的东西,但拿破仑拥有多变精力、宏大目标、演说天赋、几近完美的记忆力、上佳的时机掌控能力以及鼓舞人心的领导技巧,此等奇才与野心结合方可成就辉煌业绩。
终其军事生涯,拿破仑都擅长把噩耗一般的消息说成单纯坏消息,把坏消息说成尚可接受的不好消息,把尚可接受的消息说成好消息,把好消息说成胜利。
十年大革命后,法国人急求领导力,他们意识到议会程序与几乎不可能修改的宪法阻碍了这一点。于是他们愿意暂时抛开代议制政府,好让拿破仑和他的同党斩开戈尔迪之结。
巴黎的公众舆论肯定不关心拿破仑是否靠武力上台。军官看重命令、纪律与效率,拿破仑认为此三者皆重于自由、平等与博爱,当时的法国人民亦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