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北伐蒙古,犁庭扫穴
-
上一回我们说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这一回咱们把聚光灯对准朱棣,看看明朝第三任话事人,又有哪些光辉业绩。
要讨论朱棣的业绩,首先要对他这个人的心理状况有个基本的认识。怎么说呢,因为是藩王造反、篡位上台,名不正言不顺,朱棣的基本牌就不稳定。基本牌不稳定,朱棣的心里面就不太踏实。不踏实怎么办?跟后代热衷于放飞自我的什么正德、嘉靖、万历、天启这些人不同,朱棣一直憋着一口气,要向全天下证明一件事:哥不是革命夺权,哥是天命所归,是最称职的接班人,最优秀的皇帝人选。
可是,口说无凭啊,谁信你啊,要是光靠嘴皮子就能臣服天下,朱棣直接说自己是玉皇大帝不就得了嘛。说到底,朱棣必须要拿出实际成绩来证明自己。以上这么多话,归结为一句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棣必须要刷政绩。
说到刷政绩,要是放在现在嘛,那就是提高GDP。而提高GDP的办法,最简单的就是卖地,盖楼,大力发展房地产,一平卖个十几万,再不济也两三万。但在明朝,不好意思,那会儿不流行搞房地产,人家刷政绩也不看GDP。传统帝制时代,最直观的政绩就是开疆拓土、布国威于四方。您想想啊,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哪个不是战功赫赫?所以,朱棣也想要南征北战,靠武力刷政绩。
南征北战,前提是得有敌人可以打。你说,和平年代没敌人怎么办?要是遇到战争狂,没敌人也被他制造出敌人,这样的历史案例咱们都不少见。不过,朱棣的敌人不是他搞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要打谁呢?其实根本不用多考虑,那会儿明朝最大的威胁,还是蒙古人。自打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又退回了大草原,再一次成为套马的汉子。虽说生活比之前差了不少,可蒙古人又捡回了弯弓射雕的本事,战斗力满血复活。当时的蒙古人分成了三个部落,分别是鞑靼、瓦剌以及臣服于明朝的兀良哈。三个部落中,鞑靼有着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血脉,实力最强,也是明朝的头号敌人。
朱棣在北方呆的时间久,对于鞑靼,自然知道他们有两把刷子。所以登基之初,朱棣并不打算啃这块硬骨头。他派人出使鞑靼,讲明来意,大意就是,兄嘚,我不惹你,你也别来骚扰我,咱们和平共处好不好哇?没想到,人家鞑靼人不仅拒绝了他的好意,还把使臣给杀了。
俗话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要是杀使臣,那基本就是宣战的意思了。鞑靼人这个强硬态度,朱棣很火大:SB!野蛮!没文化!不讲理!听不懂人话是不?小爷我今儿打得你懂人话!
很快,朱棣就派大将军丘福率兵十万出师北伐。这丘福也是安徽凤阳人,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朱棣以为派他上阵,绝对是万无一失。没想到丘大将军非常不给力,一路轻敌冒进,一脚踏进鞑靼人的埋伏圈,本人也战死沙场,十万明军全军覆没。
惨败的消息传到南京,朱棣气得差点心肌梗塞,大骂各路将领:你们这样糟蹋纳税人的钱真的好么?全特么一帮废物!十万人,一人掐一个鞑子的脖子都捏死了,居然给老子全军覆没了!真是奇耻大辱!滚滚滚,都给滚一边去,让朕来告诉你们,什么叫领兵打仗。
永乐八年,也就是1410年,朱棣亲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在斡难河畔、也就是今天的蒙古高原上的鄂伦河,遇见了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双方话事人相见,又各自带了豪华阵容的小弟,这场景,自然是二话不说,挥刀就混战了。
斡难河对蒙古民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这是他们老祖宗成吉思汗昔日发达的地方,也是蒙古民族的起源之处。一般来说,主场比赛,赢面更大,不曾想,这位本雅失里先生,水平太菜,在自家的老巢,有着祖宗光环加持,竟然被朱棣给直接打残。老天爷吹响赛事结束哨那一刻,本雅失里只带着七个人逃了出去,投奔瓦剌去了。而鞑靼的二把手,“太师”阿鲁台则直接投降。
也就是说,朱棣的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
鞑靼被朱棣打垮之后,瓦剌开始转脑筋了,想趁机在漠北称王称霸。朱棣见此情形,连一个解释机会都不打算给,永乐十二年,直接率军亲征,一个先发制人。一路打到了今天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瓦剌被击溃,向明朝称臣纳贡。
朱棣这是指哪儿打哪儿啊,但他万万没想到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瓦剌被收拾惨了后,鞑靼人又开始心痒痒了。十年后,之前投降的鞑靼“太师”阿鲁台,这时候成了鞑靼的新任话事人。阿鲁台心想,朱棣,你都快六十了,老了吧?御驾亲征玩不转了吧?看我的。就这样,阿鲁台公然和明朝翻了脸。然而,他想错了。对朱棣来说,只要有仗可以打,老到九十九,也要御驾亲征!
永乐二十年,朱棣第三次率军北伐。阿鲁台听说朱棣来了,秒怂。不敢硬刚,在大草原上玩起了迂回战术。您别说,这阿鲁台还确实有点本事,虽然辎重也丢了,牲口也丢了,但跑得快,走位也风骚,朱棣楞是抓不到他,被牵着鼻子追赶了几个来回,最后只能垂头丧气地率军撤退。
第三次北伐虽说耀武扬威,但没能歼灭敌人,所以朱棣很不满意。一年后,他便再次率军出击,专找阿鲁台的麻烦。不过阿鲁台已经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这一次则更是得心应手,也不废话,你来,你来,你来打我啊,老家伙你追我啊。撒丫子跑,满世界兜圈子。朱棣忙活了一圈,战功寥寥,只能班师回朝。
这时候的朱棣已经跟阿鲁台耗上了,一年之后,也就是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第五次北伐,目标当然还是阿鲁台。然而阿鲁台的逃跑技术已经玩的炉火纯青,明军从北京一直开到呼伦贝尔,搞了一次武装大游行,什么人也没碰到,朱棣只好再度回师。
返回的路上,朱棣一病呜呼。按电视剧套路,此刻应该有哀乐奏起,沉痛哀悼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一路走好!
-
- 2.征讨安南,主持正义
- 3.迁都北京,君王守国门
- 4.修书修庙修道观
- 5.未遂的火星撞地球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立国号“明”。政治谜案扑面而来,国号“明”字背后藏有怎样的秘密?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空印案,人头滚滚,朱元璋杀心何来?朱棣篡位是主动还是被迫?大火之中,建文帝是生是死?郑和下西洋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永乐帝与帖木儿巅峰对决,到底谁胜谁负?历史有极限,好听无止境,百变声优良辰周继续带你嗨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