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完美的太子,短命的儿子
-
今天我们继续为您带来《明朝那些事儿》之番外篇。之前呢,我们用了五集的功夫,好歹是把大明洪武年间的故事、特别是大名鼎鼎的“明初四大案”给说完了。如果您听完之后,还要再问我为什么朱元璋要杀功臣,那我只能回答“麻烦您再听一遍吧!”
好了,开个玩笑。在这我再多嘴一句,其实咱们也不用总盯着朱元璋。放过他吧,好歹人家也曾是一代英豪,老扒人家黑历史,不就仗着人家不能起身揍咱们嘛,这样欺负一个皇帝真的好么……这一集咱们换个人,按顺序,请出朱元璋的法定继承人,他的乖孙孙:建文帝朱允炆。
说起这位建文帝朱允炆,大家都比较熟悉啦。这位小可怜只当了几年皇帝,就被他叔叔燕王朱棣一脚踹下了台。打那之后,这位小鲜肉是死还是活,明清两代历史学家都说不清,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下落不明,妥妥的历史谜案。这些故事,在正传中我们都讲过,但当时主要讲的是肇事者朱棣。这一回,咱们也关心关心一下这位可怜的少年天子,聊聊他的人生和理想。
要说朱允炆,就必须要从他的亲爹,也就是太子朱标说起。朱标,是朱元璋和正妻马皇后的第一个亲生儿子,出身根正苗红,关键是人家还自带光环。据史书记载,朱标出生的时候,老朱正在攻打南京,打得还挺艰难。突然有人来报告,说他老婆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哎哟我的妈呀,这可把全家死光光、八代就剩他一个的朱八八高兴坏了,这一高兴就浑身来劲,这一来劲,一鼓作气就把南京给打下来了。大家都知道,过去啊,人都盼着生儿子,特别是农民兄弟,生个儿子嘛好歹是个劳动力,再不济也能替他老朱家传宗接代是不是?又不像今天,一个苏明玉顶仨苏大强。
好啦好啦,说回朱标。因为是嫡长子,朱标打小就是朱元璋重点培养的对象,对他的教育问题,老朱一直没放松,不像今天有些什么CEO啊土豪啊,成天忙着赚钱做生意一天24小时见不着面,一把钞票就把儿子发送到国外读书,美其名曰是为了儿子好,人家老朱不这样,行军打仗再忙,也没少操心儿子的功课,你看,先是聘请了全天下最有学识的家庭教师:著名学者、号称文臣之首的宋濂。后来,老朱一统天下了,对儿子的教育抓得更紧了,别的儿子,他大手一挥全给下放到凤阳乡下,体验贫下中农生活,唯独朱标,留在他身边继续学习深造。
那时候也没啥奥数啊学什么思之类的,老朱呢,就给朱标成立了一个家庭培训班,组建了一个超豪华的师资团队,文有刘基、宋濂,武有徐达、常遇春,文体两开花。后来,大概是某个夜半时分,老朱一拍脑门,不够不够,刘基和宋濂俩文化人,只会书上那一套,徐达和常遇春呢,俩粗人,只会武功,这哪成呢?得有个综合型导师才行。可是,找谁呢?找来找去,老朱表示,得了,没别人,还是我自个儿来。
老朱有什么武功不太清楚,可能很高,可能也只会舞菜刀,不过鉴于他上过战场,玩过真刀真枪,就勉强算他有些真功夫吧。但他的文化水平,咱们就不做评价了,他开心就好。当然了,我觉得吧,老朱应该不会教儿子唐诗三百首古文100篇之类,他一定是将他半辈子积攒的人生感悟、心灵哲学、人际沟通技巧、领导艺术、权力制衡术、团队管理学、乃至杂七杂八的政治厚黑学,倾囊相授。据说,老朱还特别带朱标回了一趟凤阳老家,大搞现场教学,讲述自己如何艰苦创业、如何渡过投资人撤资、合伙人背叛、对手打击报复等等苦难辉煌。
总之吧,有这样天字号的师资力量,外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只要学生不是纯天然的傻子,想不成才都难。何况人家朱标,本来就天资聪颖,经过这么一番皇家体系的培训后,八米开外,你都能感受到他学识渊博、温文尔雅,一代贤明帝王的气息扑面而来。22岁那年,老朱就安排朱标当御前实习生,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历练他的执政能力。
以上这些,都是从朱标身上着手,除此之外,老朱还给儿子铺设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前面几讲我们说老朱大开杀戒,不管是当年的老兄弟,还是大功臣,挨个来了场肉体消灭,为的就是给儿子清空场地。
可是啊,老朱吭哧吭哧为儿子包办得尽心尽意,真是机关算尽,大概还有招数没使完,结果,朱标不给力啊,38岁那年,一病呜呼。
-
- 2.被命运砸中的皇孙
- 3.谋反的朱棣也很冤
- 4.朱棣哭侄子
- 5.建文帝身后数百年的传说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立国号”明“。政治谜案扑面而来,国号”明“字背后藏有怎样的秘密?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空印案,人头滚滚,朱元璋杀心何来?朱棣篡位是主动还是被迫?大火之中,建文帝是生是死?郑和下西洋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永乐帝与帖木儿巅峰对决,到底谁胜谁负? 历史有极限,好听无止境,百变声优良辰周继续带你嗨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