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明朝的纳税奇观
-
前面两讲,我们说了血腥残忍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有不少朋友留言表示,朱元璋这人太狠了,一杀就是几万人,对昔日抛头颅洒热血并肩作战的兄弟太冷酷无情了。可是,别忙着下结论,一个冷酷无情残暴血腥就能给朱元璋盖棺论定吗?NO,NO,NO,因为,人家屠刀还没放下呢。今天这一讲,咱们就来说说“明初四大案”中的第三案,空印案。
“空印”听起来很像和尚的名字,那么“空印案”就是说要杀和尚吗?不是,这里的“印”,是官府的大印,“空印”,就是在空白纸上盖了大印。为什么要在空白纸上盖个大印呢?这又能惹出什么大事来呢?别急,且听我给您从头道来。
这事儿跟和尚无关,跟纳税有关。纳税,大家都不陌生,只要收入达到了纳税标准,就得纳税。有人可能会想,哎呀,我每个月就赚这点钱,我可不可以不交税啊?我没花国家一分钱干嘛还得交税呢?其实吧,个人缴税,这个没啥争辩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只是纳税的名目多少不同,轻徭薄赋是老百姓之福,赶上横征暴敛就悲催咯。
和现代社会名目众多的税比起来,古人纳的税其实一点也不少。就拿明朝来说吧,国家颁布的行政法《明会典》,就规定了大明王朝各个税种,有房地税、当税、牛驴马猪羊税、花布烟包税、酒税、田产税契、牙贴税、海税、抽印木植银、河利银、砖料银、学租、麻银、棒栗折色银……都能理解这是些啥玩意不?听我念完晕不晕?可我念的这些,还不到明朝税种的四分之一呢,你看,这才叫“万税万税万万税”呢。
总之,从古到今,纳税都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税种这么多,老百姓交起来晕头转向,官府收起来也相当麻烦。因此,历朝历代的策略呢,不是减少税种,也不是让老百姓少交点税,放心,官府可是没那么好心的。官府的重点就在于怎么方便怎么来,一直致力于简化流程,但至于交税,还是一分不能少滴。
大家都知道,明朝社会的主要构成是农民,农民是明朝的第一号纳税大户。农民的负担呢,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田赋,也就是种地收成;二是徭役,就是义务给官府干活;三是杂差,也就是上面我们说的各种杂七杂八的项目。这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田赋,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农业税。
田赋或者说是农业税吧,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悠久,在我国,它始于春秋时期,终结于2006年1月1日,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税种之一。那么,历朝历代为啥要征田赋呢?很简单,为了从老百姓手中搞钱。
春秋时期,各国搞改革,将土地分给百姓,再根据土地的收成来征税,这就是田赋的由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田赋也搞起了统一,全国通行。
统一税收当然是好事,但秦始皇的田赋收的太过丧心病狂,农民要把三分之二的收成上缴给官府。这等于是我月薪5000,上缴3333,而且不仅享受不到任何社会福利,我还得给政府免费服徭役干苦工。这谁忍得了啊,最终有人带头大喊一声“天下苦秦久矣”,老百姓就跟着反了,结果秦朝立刻就凉凉了。
汉朝建立后,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大幅度减轻田赋标准,规定十五税一。到了明朝建立时,老朱更是规定税赋为三十税一,也就是说,农民只要缴纳三十分之一的收入。听到这儿,你可能会为朱元璋点赞,不愧是农民出身的皇帝,知道体恤老百姓之苦,抱歉,你点赞有点早。
我们说过,当时农民交税,包括了田赋、徭役和杂差。农民一边要种田,一边再服徭役和杂差,就会耽误农活,耽误农活,就交不起田赋。所以大家都不想去,怎么办?官府自然有办法:你要是不去,那就交点税来抵吧。而要命的地方,就出在这两个税上。
虽然明朝的田赋是降低了,可这两个税不仅没减,反而是蹭蹭蹭地往上涨,总体算下来,明朝农民的纳税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了。所以明朝大学者黄宗羲才说:每搞一次赋税改革,农民的负担就要加重一层。这就是著名的“黄宗羲定律”。
不过,为什么我们这一节的标题是“纳税奇观”呢?如果说明朝税收增多是折腾百姓,那收税方式就是折腾官府自己。大家知道,交税嘛,最简单就是交钱,过去是交银子,咱们现在是每个月直接从工资里扣,这叫“货币税”。货币税也很有年头,南宋时,农民交税就开始直接交银子。可是朱元璋不。他的大明王朝交税,不要银子,要实物。要货真价实实实在在的东西。种大米的你给我缴大米,种小麦的你给我缴小麦,哪怕你是搞蘑菇养殖的,那也得缴一筐蘑菇来。
也不知是不是小时候放牛讨饭穷怕了饿惨了,导致老朱成年后坐拥天下还对实物这么饥渴。不过您也别觉得太意外,这种缴税方式叫“实物税”,“实在”的实,不是吃的。实物税是最古老的税种之一,诞生于上古时代,甚至直到今天,有的国家还征收实物税。实物税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一种典型体现,具体解释就太麻烦了,您要是感兴趣,可以自己去搜一下,我就不多说了。
老朱要全国百姓上缴实实在在的物品,这下可就有意思了。每到交税的时候,老百姓就手提肩扛,什么竹篮、布袋、独轮车,全村老幼都出动,哼哧哼哧送货,场面相当壮观,整的跟大型农贸市场一样。但送到了就完事吗?没有,称重、查水分,查质量,就是说农民得把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作物,哭着喊着跪着求官老爷收下吧。
看尽脸色,受尽刁难。你想想,假如有天,你起个大早,排了几个小时队,一脸媚笑地对税务局窗口小姑娘说,美女,我来交今年的个人所得税,3万,请收下。对方接过,扫了一眼,啪地就给你甩了出来:不行,这张上面有污渍,换张干净的,明天再来!你说这啥滋味?
你很恼火对不对?可人家明朝的税收人员也很恼火。面对大型农贸市场七七八八的农产品,人家要一个个地先称重,验收合格,再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打包,然后负责运往南京。当然,运到南京只是磨难的开始。
这就是明朝初年的税收情况,也是我们要说的这个“空印案”的根源所在。
-
- 2.甲方是爸爸,领导是祖宗
- 3.空印的由来
- 4.朱元璋的愤怒
- 5.皇帝的心思你别猜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定都南京,立国号”明“。政治谜案扑面而来,国号”明“字背后藏有怎样的秘密?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空印案,人头滚滚,朱元璋杀心何来?朱棣篡位是主动还是被迫?大火之中,建文帝是生是死?郑和下西洋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永乐帝与帖木儿巅峰对决,到底谁胜谁负? 历史有极限,好听无止境,百变声优良辰周继续带你嗨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