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齐桓公的野心
-
上一回我们说,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终于完成了他的称霸大业,成功当选天下盟主。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对于这段故事说得很笼统,给人一种错觉,好像齐桓公昨天登基,明天就成了霸主似的。哪有这么容易嘛,你当是选班干部,还是一道杠的小队长呢。
齐桓公晋升春秋第一霸花了多长时间呢?从公元前685年即位,心里冒出称霸天下的小火苗,到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会盟上被尊为霸主,花了整整34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贯穿他大半个职业生涯,或者说他这一辈子,就忙活了这一件大事儿。因为史书里没交代齐桓公是哪一年生的,那时候也没个新生儿登记,所以我也没法告诉您齐桓公称霸那年多少岁,但34年过去了,我估摸着他怎么也是个糟老头了。
齐桓公虽然老了,但怎么说呢,“人老心不老”。上了年纪吧,老家伙一天到晚也不打算消停,年年都要搞什么诸侯会盟,弄得就像今天某些单位的培训会、研讨会、报告会一样,大事小事芝麻绿豆大点事儿,都要召集人开个会,光是组织开会的会务就累死个人。你想啊,这种国际性的会议,是不是规格不能差?仪式感要到位吧?与会领导都有哪些?谁谁谁负责接待,宴会席位怎么安排,会议议题是什么?领导发言、嘉宾致辞,怎么个顺序?现场要多少观众?什么时候该鼓掌,什么时候安排记者提个问?哪一样不要人操心。
话又说回来了,大会小会,隔三差五搞一次,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必须召开的,谁又说得清楚呢。有时候,所谓某某大会,不过是互相吹捧一下,发发言,吃吃饭,参观参观某个景区,然后圆满结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过一段时间,领导兴致一来,又照原样刷一波。
齐桓公的诸侯会盟,也大体如此。虽然很形式主义很无聊,但作为主办方,他齐桓公很爽啊,因为每召开一次,就能刷一次盟主的存在感,显示他天下霸主的荣耀嘛。问题是,诸侯们很不高兴啊,你这个诸侯大会你自己爽了,可我浪费时间,浪费我国家财力啊,不仅耽误正事,还得我自己掏腰包付车马费。特别是,越到后面,齐桓公的架子就越大,越讲究礼数排场,一套一套的,什么三叩九拜,走完一套流程得半天,这么一搞,就连天子周襄王也直摇头,说齐桓公骄傲的有点过分了。
不过,虽然大家心里有意见,但谁也不会当面顶撞齐桓公,毕竟人家是霸主,怎么也得让着他。这人啊,就有这劣根性,要是成天被人惯着,迟早是要粗大事的,被人捧惯了,他会任性,会胡来。齐桓公就是这样的汉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诸侯大会折腾了几年,实在搞不出啥新鲜套路了,那些年又没人跟他打仗,这不,他就想到了一个新花样:封禅泰山。
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过去啊,皇帝要是哪天觉得自己整出了个太平盛世,或是听下面人说哪里出了个什么祥瑞,一开心,就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奔赴泰山或嵩山,向天和地汇报自己整出了个郎朗乾坤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向世人昭告,自己是受天命治理人世,宣示自己君权神授。本来呢,按程序,封禅就是整个祭台出来,准备点牛啊羊的祭品,然后沐浴更衣焚香祷告,说白了就这么回事儿。
但天子不行啊,不搞个大场面大阵仗,哪里能凸显他这皇帝是君权神授呢?所以,既然是跟天和地表白,那就一定要找到天跟地距离最近的地方,哪里?最高的山。啥,你说珠穆朗玛峰?抱歉啊,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这几位大哥大姐要知道你这么说,肯定砍死你,你想累死他们是不是?那时候中原第一高山,在他们眼里,是泰山和嵩山。一来二去,一去二来,泰山就成了封禅的默认地。
根据上古传说,自从三皇五帝开始,就有贤君圣主泰山封禅。或者说,凡是在泰山封禅的,都是贤君圣主,比如神农、黄帝、炎帝,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尧舜禹,全都是大牌。齐桓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反正觉得自己功德圆满,可以跟尧舜禹相提并论了,他就广发英雄帖,哦,不,邀请函,召开诸侯大会,说自己要封禅泰山。
邀请函一发出,各路诸侯直接被炸晕了:大哥,您这是闹啥呢,封禅泰山是随便搞的吗?那可是天子的标配动作,你一个诸侯,也配封禅?难不成,您是打算取代周天子了?
关键时刻,还是管仲出来维稳。管仲说:“主公,能封禅泰山的,都得是三皇五帝这样的大人物。我大周数百年,唯有一代明君周成王有过此举。”齐桓公很不高兴:“寡人东征西讨,诸侯臣服,万民归顺,天下太平。这等功劳,难道不能媲美三皇五帝?为什么你说的我好像不配似的?”
正面说不通,管仲只好换个姿势继续,一把拽过齐桓公,悄咪咪地说,兄dei,封禅泰山不仅仅是看个人功劳,还要看老天的祥瑞,最起码的,要出现凤凰或麒麟这种稀罕物件。也就是说,得是老天叫你去封禅,你再去封禅,没事别瞎折腾。你瞅瞅咱家里,有一根凤凰毛吗?宫殿上拉的尽特么是乌鸦屎。你这属于强行封禅泰山,不是跟老天对着干吗?
管仲一番肺腑之言,齐桓公听得有点小怕怕。跟老天对着干,不仅不讨好,没准还会遭天打雷劈,算了算了,闲着没事找抽么。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他又冒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楚国这等南蛮子都能称王,我堂堂天下霸主,称个王应该总可以吧?”诸大臣一听,一个个被雷得外焦内嫩,无言以对。
-
- 2.管仲去世,齐国柱石坍塌
- 3.“三竖子”大闹齐国
- 4.齐国乱了
- 5.齐桓公臭死于宫墙内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杰出的历史学家,中国传统历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郑庄公死后,天下无主,春秋进入大国争霸时代。列国纷争,群雄并立,逐鹿中原。一百四十诸侯,又有谁能站在天下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