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齐桓公讨伐山戎
-
上一回我们说到,通过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齐桓公大会诸侯,确立了中原盟主的地位。不过,这也仅仅只是追平了之前郑庄公“小霸”的业绩。对齐桓公来说,区区“小霸”可不是他的梦想,毕竟齐国的国力远远强于郑国,实力不允许他低调,齐桓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霸主。
怎么才能当上天下的霸主呢?之前没人当过,也没有人写个速成指导手册。但在齐桓公之后就有了,后来称霸的,基本都按齐桓公开创的这个标准流程来走的。简单来说,想当霸主,必须要完成三件事。第一要抵御外敌,摆出一副以天下为己任的姿态。第二,就是树立伟岸的、高大全的形象,让天下人齐刷刷地崇拜。第三,要替天行道,在全世界播撒正义的种子。齐桓公的称霸之路,就是按这三步走的。
先来看他的第一步,抵御外敌。当时中原的外敌很多,什么犬戎、西戎、山戎,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按理说,想当霸主,要把这些外敌全部揍一圈。但这又不现实,距离太远,又没有火车运兵,一个一个打过去,不出三年就把自己拖垮。
不过,有管仲指导,齐国就不会瞎打仗,管仲的方针很明确:柿子要捡软的捏,而且越近越好。三个主要的外敌,犬戎实力比较强,西戎太远,算来算去,就是捏山戎的性价比最高,实力不强,距离也近,就在今天河北的北部,走不了多少路就到了。
巧的是,就在齐桓公想着怎么把山戎欺负得漂亮一点的时候,山戎找上门来了。公元前663年,山戎发兵攻打燕国,燕国的燕庄公向齐国求援。齐桓公心花怒放,一个人在书房听着爵士品着美酒,满脑子都是霸业将成的美妙图景。筹备停当后,齐桓公决定亲自上阵,还拉上管仲作陪,挥师出征,志在必得。
听说齐国大军来了,山戎秒怂:“大哥,我就偷个鸡摸个狗捞点生活费,至于这么狠么?”二话不说,撤军逃跑。这一跑,齐桓公着急了,哎哟喂,我的小肥羊啊,你跑啥跑。山戎在前面跑,齐军就在后面追,一直追到了山戎的老家,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内蒙交界处的燕山山脉。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齐桓公和管仲仗着自己多读了几天书,就这般欺负国际友人,这不,山戎国主密卢很生气,一发狠,就来了个狠招。当然,结局实在让我有点没想到。
要说呢,这个密卢也算胸中有沟壑,虽然带头逃命,却也没有乱跑,带人跑到一条山沟沟的出口处,砍了许多大树,又找来许多大石头,把这个出口给堵得死死的。随后,他又命士兵挖了许多条很深的壕沟。这又是障碍物,又是大壕沟,一个上面堵路,一个下面坑人。这哥们如果放到现在,绝对可以去做防盗门生意,您看他这双重保险,就跟防盗门的天地锁似的。
有了双重保险之后,密卢就安心地驻扎了下来。为什么他不慌了呢?因为这地方方圆二十里内没有一条河,连个小溪都没有,只有一口泉眼,还就在他自己的营地里。按照密卢的设想,齐军哪怕再牛,他们也是人。追到谷口,首先就被大树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又没有水喝,坚持不了两天,必然自动退兵。
这想法确实不赖,借助天然屏障,把齐国大军挡在外面。但是呢,就像现在的防盗门,防盗技术再高,也拦不住段位高的贼,密卢的双重保险在齐桓公君臣面前,也一样。一开始,齐军还被堵在谷口,而且没有水喝。但这架不住齐桓公手下有能人啊,有人说,没水咱就打井呗。
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怎么打井,打井其实就是找地下水,怎么判断哪里有地下水呢?让蚂蚁带路,蚂蚁特别喜欢在地下湿润的地方挖洞,也就是说,你只要在蚂蚁窝附近打井,一般八九不离十。就这样,齐军的水源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清理堵在前面的树木和大石头。管仲看了后哈哈大笑,说这有何难,他先派出一支部队绕到山沟的另一面,然后给剩下的士兵每人一个大麻袋。简单说,就是让士兵用麻袋清理树木和石头,关键是,要将其倾倒到壕沟里。你看,三下五除二,既清除了路障,又填平了道路,一点都不浪费。
齐军这边忙得热火朝天,山戎这边倒是安逸得很,每天不是喝酒吃肉,就是睡大觉,他们料定了齐军会不战而退。结果呢,齐军就跟天神下凡似的,呼啦啦就杀到跟前,山戎大军慌了神,站起身就准备迎战,偏偏那支绕道出发的齐军,此时正好迂回到了山沟的另一头,一前一后,来了个首尾夹击。
这一战,山戎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带头大哥密卢一个人逃到孤竹国去了。就这样,齐桓公首次对外作战,大获全胜。
-
- 2.“老马识途”典故的由来
- 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4.齐桓公大战楚国
- 5.齐桓公始霸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杰出的历史学家,中国传统历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郑庄公死后,天下无主,春秋进入大国争霸时代。列国纷争,群雄并立,逐鹿中原。一百四十诸侯,又有谁能站在天下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