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第四消费时代
从“买买买”到“断舍离”,消费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为什么要听这本书?了解社会消费的变迁
-
在如今这个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时代,有一件事儿人们也做得越来越多,那就是消费。你看哈,逢年过节买买买,出门旅游买买买,发了工资买买买,就算分期付款也要买买买。“剁手”似乎成了很多人的日常状态,反正就是不买难受,买了后悔。
就拿“双十一”来说吧,这个从2009年开始的购物狂欢节,如今已经成了中国电商的一块招牌,火爆程度实力碾压西方的“黑色星期五”。据统计,2018年双十一当天,天猫成交额超过2100亿元,同比增长了27%!这不禁让让人感叹,中国人的消费能力真是太强大了。
今天的我们好像必须通过消费来说明“我是谁”,我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地位,我在别人心中是怎样一个人,一切都取决于你买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档次的车、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拎多少钱的包。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假如有一天,买买买也不能填满我们的内心,到那时,我们拿什么来替代这一切?
未来我们无法预测,但他者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与我们一海之隔的日本。当我们还购物欲满满的时候,日本的消费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日本居民似乎没什么动力花钱买东西,也越来越不在意所谓的高档和名牌。好比说优衣库这个品牌,九几年那会儿,日本年轻人还觉得穿优衣库就是“土包子”,但2018年的一次时尚调查发现,受访的年轻女性中,有80%都说自己会买一些便宜的衣服来搭配,最常买的一个牌子就是优衣库。
其实不光是买衣服,日本人消费观念的变革还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汽车、家具、饮食等等,一个共同点就是:越来越推崇简约、舒适、环保、实用。用日本消费社会研究专家三浦展的话来说,这标志着日本进入了“第四消费时代”。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日本也有过全民消费欲望膨胀的时候,买东西也曾和今天的中国人一样疯狂。那么,从买买买到断舍离,日本如今的消费现状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对我们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又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经过30年的细致研究,他发现在消费行为变化的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可以说,社会消费的变迁就是一部经济发展的历史,一部城市建设的历史,一部市场心理变化的历史。
于是,他把1912年以来的日本社会消费,分成了四个阶段:以少数中产阶级为主的第一消费时代,以家庭为中心的第二消费时代,个人化的第三消费时代,以及重视共享的第四消费时代,也就是日本今天所处的阶段。通过讲述每个消费时代形成的背景和特征,本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日本社会消费的进化图,也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的消费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好了,大家不妨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跟我进入今天的节目:
第一,消费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第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行为的中心会如何变化?
第三,未来的消费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呢?
-
2.第一消费时代:以城市中产阶级为主的摩登消费
-
3.第二消费时代:以家庭为中心的大众消费
-
4.第三消费时代:注重个人化和差异化的高度消费
-
5.第四消费时代:回归社会的共享消费
-
6.幸福在哪里?从物质需求到情感需求的转变
-
7.未来的社会消费:共享与互助的时代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三浦展,日本社会学家,畅销书作家。主要研究时代、家庭、消费以及城市问题,并提出了新的社会改造方案。著有畅销书《下流社会》《“家庭”与“幸福”的战后史》《简约一族的叛乱》《爱国消费》《为了今后的日本论“共享”》《今后郊外的去向》等。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沐里,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在今天这个物质条件丰富的社会,消费已经成了人们的重要活动之一,越来越多人用购物来表达和定义自我。然而在邻国日本,消费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人们的购物欲不强,而且越来越推崇简约、舒适、环保、实用。用日本消费社会研究专家三浦展的话来说,这标志着日本进入了“第四消费时代”。
那么,日本如今的消费现状是怎么形成的呢?本书作者把1912年以来的日本社会消费分成了四个阶段,通过讲述每个消费时代形成的背景和特征,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日本社会消费的进化图,也为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的消费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欲求的根源在于不足,人们都想得到不足的东西,有多余的东西倒是不怎么想要。
消费行动由于收入增加和感性需求而多样化,消费方式就成了显示断层差距的东西。
人们需要的不再是普通的批量生产,也不是被动地购买名牌商品,而是开始把商品当做素材,有消费者亲自进行加工创造,思考新的用途。
当消费者意识到无论是高级品牌还是其他东西,都无法实现自我独特性时,他们认为只能改变自己。
相比于一个过于个人化、孤立化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然地产生联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