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P作品:¥3.99

该书籍是收费作品
需要VIP用户才能收听

会员登录

叔本华传(中)

现实生活中遭遇家庭危机,思想之路上结出丰硕果实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戴维·E.卡特莱特,哲学及宗教研究教授,就职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著有《叔本华哲学史词典》,并参与翻译了剑桥版《叔本华文集》。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侯春晓,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叔本华自认为是“无家可归之人”,他出生于但泽(今属波兰)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曾在汉堡、柏林、德累斯顿、法兰克福等多个地方生活过。他名声不佳,脾气暴躁,独来独往,然而又真诚善良,充满对人类的使命感。作为一位哲学家,叔本华除了探讨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等传统研究领域外,还关注人类的普遍经验和境况。那么,这位哲学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有着怎样的生命历程呢?

在本书中,作者从叔本华破碎的家庭生活、与费希特和歌德的交往、对康德哲学的态度、同谢林以及黑格尔的交锋等方面,全面而详细地为我们描绘了这位哲学家的一生,并就其哲学思想给出了一个概略的描述。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哲学上的惊异并非产生于单纯地面对某个未知世界之时,而是产生自一种对于存在的虚幻及短暂本质深刻的存在认识。

哲学提供的是果壳,而音乐提供的则是果肉。

我们可能会因为往事而心神不宁,并因为对已有过的事物感到悲伤、懊恼及遗憾而痛苦不已。我们会由于为焦虑、将来挂怀而感到痛苦。不同于动物的是,我们知道死亡存在于未来。

对于哲学家而言,存在本身变成了一个“永困人心的谜团”。

叔本华关于意志的形而上学,奠定了他的悲观主义的基础,回答了推动哲学上惊异的问题中的一个,受苦与死亡是世界无处不在的特征,因为世界即是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