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贝萨尼·麦克莱恩(Bethany McLean),美国记者,曾任《财富》杂志高级编辑。她原本是高盛投资银行的分析师,2001年在《财富》杂志上发表的《安然是否被高估》一文,是全美第一篇公开质疑安然公司交易的文章,也正是这篇文章引发了安然公司一系列丑闻的最终曝光。
彼得·埃尔金德(Peter Elkind),美国著名调查记者,文章见于《财富》《纽约时报杂志》《华盛顿邮报》等媒体。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沐里,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2001年末,曾经市值高达700亿美元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在短短几个月内突然崩塌,从“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跌落为遭人唾弃的造假大户。安然的破产,不仅引发了多米诺效应,让一连串美国公司接连爆出丑闻,也终结了华尔街历史上最长的大牛市。那么,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为何会这么迅速地衰败呢?
本书讲述了安然破产案的始末,既有对重大事件的详尽剖析,又有生动真实的细节支撑,对安然从飞速崛起到彻底衰败的全过程进行了客观深度的报道。我们会了解安然如何起家,又如何一步步变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终自掘坟墓。除了形形色色的财务造假手法,我们也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性弱点。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斯基林认为,贪婪是最有效的动机,而且他非常乐意满足这种贪婪。
这已经成为一种没有节制的文化,这里任何事情都不能称为过分。
形容安然工作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当成一个不断找工作的过程。
这种为了获得投行佣金而日益激烈的竞争,使这些银行不仅渴望赢得生意,而且愿意为此孤注一掷。
在安达信公司内部,安然被列入了“高风险企业”行列,但是在这些年里,公司内部对安然的说明仅仅是这个客户具有多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