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19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城,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高尔基捡过破烂、当过学徒、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池鹤,记者,香港诗词学会会员。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必须承认,丑恶也是一种真实,直到今天还没有灭绝!要想将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清除掉,就必须了解它们。虽然它们是那么沉重、那么令人窒息和作呕,可是俄罗斯人的灵魂却勇敢地走了过来,克服并战胜了它们!”
阿廖沙三岁丧父,随母亲投奔外祖母家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遇到许多人与事,有些让他感到压抑,有些则让他感到温暖,后来外祖父家破产,母亲去世,那一年阿廖沙十岁,埋葬完母亲他就走向了社会,自力更生。《童年》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童年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小说,与《在人间》、《我的大学》合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夏天的黄昏,山脚下点起篝火,煮上粥,苦命的纤夫们围着篝火一起唱歌!啊,那歌声,简直是太棒了,都能让人的全身上下长出鸡皮疙瘩来,而伏尔加河的水,也好像都流得越来越快!
要用正直的眼光看待身边每一个人,即使是一条狗,你也要如此。
秋雨冲洗过的一大片矮矮的屋顶,早早又被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挤挤挨挨的,像教堂门口的叫花子,所有的窗户都瞪大了眼睛,像是和我一样,在等待着即将发生的事情。
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
在这块广阔而又肥沃的土地上,丑陋、卑鄙和健康、善良一同生长着,而后者点燃了我们的希望,因而幸福离我们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