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
Facebook
取消
 |
新月集·飞鸟集
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可以让我忘却世上一切苦痛 |
00:00免费试听第一章节00:00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
试听
1.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来到东方
-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把我的纸船投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刚才我们读到的,是泰戈尔一首名为《纸船》的诗。
多年以后,当白胡子的泰戈尔坐在印度古旧的藤椅上,他仍会想起报务员让他拆开电报的那个下午。当时,落日正在向西沉下,泰戈尔带着一群学生从森林中远足归来。途经村口的邮局时,一个工作人员突然冲上来,递给他一份电报。泰戈尔一如既往地往口袋里塞,但报务员却激动地告诉他:这是国际电报,请您立即拆阅。
通过电报,泰戈尔得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获奖了,一项世界性文学荣誉——19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该奖自颁发以来,第一次从欧洲大陆远涉重洋,来到遥远的东方。
事实上,泰戈尔的获奖之路,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平坦。他的诗集几经波折,才最终被瑞典学院的院士们加以重视。当时和他同场竞技的,还有著名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当然,结果大家已经知道,泰戈尔胜出了;而哈代也因此和诺奖擦身而过,成为永远的遗珠。不过,泰戈尔并未出席诺奖的颁奖典礼,他提前发出了一份致歉电报。直到1921年,泰戈尔才到访瑞典。
事实上,要理解泰戈尔的诗歌,就不得不先了解他的少年时代。
1861年,泰戈尔出生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值得一提的是,他一共拥有12个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中,泰戈尔的父亲是一位杰出人物,他一生都在奉行自由主义,并因此影响了泰戈尔天马行空与无拘无束的思想。
泰戈尔14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从此,少年泰戈尔开始将内心和自然万物相联系。他经常一个人独处、探索,日出日落、花园水塘、白云风筝、天空宇宙都一股脑儿地涌入他的世界,大自然成为他最忠实的玩伴和朋友。他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形容自己的伙伴:“从七岁到七十岁,一直没有离开过。”
泰戈尔先是在印度上学,随后又随兄长前往英国学习大不列颠文化。伦敦大学的文学课几乎吸引了他的全部热情,他非常喜欢雪莱。后来,就有人称泰戈尔为“孟加拉的雪莱”。
泰戈尔还曾经跟父亲去往喜马拉雅山脉,在旅途中,父亲教他用梵文背诵《吠陀经》和《奥义书》,让他知晓天文。那一次,泰戈尔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辽阔与贫穷,他也因此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印度源远流长的文明,并暗下决心要写出和这文明相称的作品。
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到了。在长达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给这个世界留下太多关于美与自由的诗句。
那么,接下来,不妨带着以下几个问题,一起走进泰戈尔的诗歌世界吧。
一,《新月集》和《飞鸟集》各自讲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二,为什么说《新月集》是一部儿童之诗、《飞鸟集》是一部沉思之诗?
三,这两部诗集,是如何体现自由和美的?
-
2.《新月集》:一个活脱脱的儿童世界
-
3.《飞鸟集》:自然与情绪,智慧和爱
-
4.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自由的诗学与美的召唤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泰戈尔(1861—1941),印度家喻户晓的诗人、学者,著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采果集》等诗集,同时他还写小说、散文和剧作,是一位文学创作的多面手。1913年,泰戈尔凭借《吉檀迦利》斩获诺贝尔文学奖。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午言,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新月集·飞鸟集》是泰戈尔的两部诗集合集。《新月集》于1913年出版,其中大部分内容以自己的童年经历和家庭生活为蓝本,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美好图画;《飞鸟集》则更为精短,这部1916年完成的诗集共有325小节,每节短小精悍,智慧、沉思、哲学将是打开这部诗集的金钥匙。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白昼更加深沉地投入黑夜之中。
我做云,你做月亮。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兽类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和空中的音乐。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