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本书让你发现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包括你自己,都在过着同样的生活,从上学到高考,再到大学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子,就像是标准的设定一样。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不少人都是公司家里两点一线,可是你是不是也有时候突发奇想,想要放下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大大小小的梦想,可能是学吉他学摄影,也可能是周游世界,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下定不了决心开始,于是就随了大流,结果却过得闷闷不乐。如果你觉得生活越来越无聊,越来越没激情,该怎么办呢?是时候让自己的人生有点追求了!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一本叫The Happiness of Pursuit的书,在国内还没出版,我就暂且把它翻译成《追求的快乐》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旅行家,他的追求就是在三十五岁之前游遍世界的每一个国家,你猜,他的目标实现了吗?接下来我就来跟大家讲讲作者还有其他很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告诉大家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怎么努力追寻真正热爱的东西。听完这本书,你至少会了解下面几个问题:为什么有个人会花100天的时间去尝试被拒绝的滋味呢?为什么做出每个国家的美食可能比只去一个国家旅游更好呢?还有,环游世界到底需要多少钱呢?
-
-
2.许多人都想来一场励志的旅行
-
大家觉得环球航行跟在树上住一年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想不到吧?其实,它们都是追求。那什么是追求呢?追求就是一段励志的旅程,它有一个最关键的特征,那就是充满挑战。
我们来说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名年轻的英国毕业生汤姆·艾伦。他放弃了一份相当理想的工作,而选择了骑车环游世界,尽管当时他对骑行和旅行都毫无经验。一路上,汤姆遇到了不少挑战。有一次,他不得不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走出苏丹沙漠;还有一次,他染上了疟疾。然而,汤姆大胆面对他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最终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一年后,他重新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已经不再是出发前那个傻乎乎的毛头小子了。
汤姆的故事是不是很吸引你呢?那是因为,你和很多人一样,都有追求的渴望。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渴望来得很被动,是因为某些不可控的外在因素才让人开始追求理想。就拿桑迪·惠顿来说,她在被通用汽车公司解雇之后,才开始了追求——记录下自己的六十六号公路之旅。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想要自我肯定和探索的心让他们开始追求。比如劳拉·德克,她在船上出生,一辈子都在航行。10岁的时候,她就打定主意要成为最年轻的航行世界的人。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都会说:“我就是热爱大海,这就是我的追求。”
还有一些人的追求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立场。比如说,米兰达·吉普森为了抗议非法伐木,在坦桑尼亚的一棵树上住了整整一年。
总之,追求都来自坚定的信念和渴望,而且不论是对个人还是世界来说,追求都能带来正能量。
-
-
3.外界因素唤起了内心欲望,追求就这样出现了
-
有句话说得好,每个人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而这种热情会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
每个人的追求可能各不相同,比如,对开日本餐馆的小野二郎来说,发现一块上好的金枪鱼肉,那别提多有成就感了;如果你特别喜欢火车,那看到一辆复古火车可能就会让你心跳加速,非常兴奋。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能吸引你的注意,说不定它就是属于你的追求。
不过,要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不总是那么容易,有时候还需要外力推你一把。比如说,有的人生追求就是因为不满意才出现的,这本书的作者吉尔伯用了这样一个等式来解释:对现状的不满+远大的想法+行动的意愿=新的冒险。就拿韩国人金朱诺来说,她本来在韩国有一份稳定的工程师工作,但她还是对自己的人生不满意,过得也不开心。那她想要什么呢?就是抛下一切去旅行。当时,几乎所有的背包客都是西方人,但她想要打破这种常规。于是,她说走就走,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
还有些时候,认识到生命的有限,也会激发人生的追求。一旦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或许就会开始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度过。这就是鸟类爱好者菲比·施奈辛格的经历,她被诊断患上了黑色素瘤,医生说她最多只能再活一年。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还有太多太多想做却还没做的事情,于是她计划了一场环球旅行。最后她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成为了认鸟最多的人。
所以说,当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心的渴望,追求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
-
4.相信自己,接受挫折,充满动力地完成你的追求
-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追求,那接下来该怎么去实现它呢?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就算是最艰难的时刻,自信也能让你坚持下来,不断向前。
举个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哈维格·布莱恩的《哥特交响曲》,据说它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交响曲,可想而知要演奏起来有多困难。有个叫加里·索普的古典音乐DJ,他花了28年的时间想要制作这个交响曲。可想而知,别人都觉得他费这个劲干啥,可是他却坚信这一切都值得。在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之后,他终于成功举办了音乐会,这个演出也火了一把,还有人评论它是“一场超出预期的伟大胜利”。
当然了,就算我们相信自己,有些时候还是需要一些鼓励来保持积极性的。所以,不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而是要把追求拆分成更容易达到的目标。斯蒂夫·卡布用的就是这个办法。他觉得生活百无聊赖,决心让它变得充满激情。怎么做呢?他把自己的追求做成了一款游戏,每当他完成游戏里的五个任务,就会升一级。之后游戏会鼓励他去挑战更加困难的任务,这样一来,他就能循序渐进,从健身这样比较容易的任务开始,慢慢过渡到更难的任务,比如驾驶特技飞机和学葡萄牙语。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也能让我们保持积极性,那就是从挫折和失败中获得动力。听过我们路上读书app上《用毅力走向成功》这本书的朋友,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里面一个叫江佳的人,还有他的“100天接受拒绝计划”。比如,他去消防站问能不能让他从滑杆上滑下来,这么奇怪的请求当然会被拒绝,不过江佳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去跟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请求,也知道有可能会被拒绝。对他来说,这种处处碰壁的经历反而给他带来了力量,因为只要你不怕被拒绝,就没有什么是不敢尝试的。
-
-
5.无论爱好与境况如何,再远大再昂贵的追求都不是问题
-
有人可能会说,我的梦想是去太空旅行,可是我没钱怎么办?这不是问题,不论你的经济状况如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追求。
不信我们就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萨沙·马丁是个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普通姑娘,虽然很想环游世界,但她却没这个条件。怎么办呢?既然不能亲自环游世界,那就把世界带进自己的厨房吧!于是她决定,学做每个国家的传统美食,这也就成了她的追求。
为了自己的追求,你往往还需要不断改变生活。可是对艾伦·贝肯来说,改变生活就成了他的追求,他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小改变,让生活变得更好。比如利用午休时间去参观博物馆,或者参加一堂摄影课。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要细心留意,你也能找到类似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当然了,追求不都是免费的,有时候还得花点钱。所以在开始之前,你最好先做好功课,算算大概要花多少钱。如果发现确实太贵不现实,就可以把它拆分成更小、更容易负担的小目标。
这本书的作者吉尔伯就有一个大梦想,那就是游遍全世界197个国家。可是转念一想,一下子要拿出这么多钱和这么多时间也不太可能。那该怎么办呢?于是他就开始详细列出去每个国家旅行的预算,列了50个国家之后,他意识到,其实环游世界只需要3万美金左右,5到7年就能完成。可即便如此,他手上也没有现成的3万美金,不过他知道,如果省着点过,几年之内这个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因此,别说你没时间,也别说你没钱,只要你愿意,其实怎么都会有实现追求的办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现实可行的目标,还要定下具体的策略去实现。
-
-
6.追逐你热爱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追求理想是为了什么?你可能会说,当然是为了体会完成目标时候的那种成就感啦!这当然没错,不过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让人激动的不仅仅是旅程的终点,其实过程本身就充满意义。
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所说:“当你找到了热爱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放手的。”这就是追求的吸引力,为你相信的事物而努力,这种感觉本身就很美好。独立音乐人斯蒂文·凯洛格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听着摇滚明星邦乔维的歌长大。一开始做音乐的时候,简直是困难重重。但他对自己说:“即使是在你喜欢的领域做一个最底层的人,也好过在你不感兴趣的领域当一位成功者。”他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人,能为这个目标努力就已经让他非常开心了。
像凯洛格这样,把追求当成事业来做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都非常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且能不断坚持,精益求精。然而,这可不是说他们都会享受过程中的每一天,比如凯洛格为了做音乐,每天练几个小时吉他可能会很枯燥,不过总得来说,追求的过程还是会给他们带来快乐。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美国著名单人脱口秀喜剧演员杰瑞·宋飞,他的代表作《宋飞正传》让他红遍美国甚至全世界。虽然已经身价过百万,但是他还是不断创作新的脱口秀节目,而且经常会在小地方表演。所以说,如果真正喜欢一样东西,就会不断练习。因为一旦停下来,技能很快就会退化。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达到目标确实能让人心满意足,但不断进步的过程也同样充满成就感。
-
-
7.如果人生缺少目标,你就要找到自己的追求
-
你有没有在发呆的时候突然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或者是唉声叹气,觉得自己的人生没目标、没方向?这可不是无病呻吟,只是说明你该有所追求了!来一次属于自己的旅程,就会帮你找回人生的意义,如果这个追求对伟大的事业有所贡献,那就更好了。
我们先来讲讲斯蒂芬妮·奇托的故事,她在非盈利组织工作了15年之后,看透了官僚制度是多么浪费时间和生命,在这里做不了真正的慈善。于是,她发起了一个叫“捐出10美元”的项目,每天都会给不同的事业捐出10美元,另外,她每年还会有3次捐600美元给各种慈善团体。
她的追求可不是简单的施舍而已,同时也是一种探索,让她有机会去发现一些虽然小但却能鼓舞人心的慈善项目。比如说有一个叫“一升水照明计划”的项目,用塑料瓶来制造廉价的电灯;还有一个由5岁小男孩发起的项目,在网上卖画来为医学研究筹钱。
听了这么多成功的例子,难道人生追求就没有失败的吗?当然有,但失败也一样有意义。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合逻辑,失败了还有什么用呢?它恰恰能帮我们调整方向,让我们更接近成功。有个叫马克·博伊尔的英国小伙子,想要徒步走到印度,但没走多久,到了法国沿岸的时候就因为语言不通没了动力。沮丧地回到英国之后,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这次尴尬的失败。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他的这些烦恼担心都是因为他一开始的追求就没选对。
原来,他真正的梦想不是走到印度,而是过一种不需要钱的生活,于是他开始了新的追求,靠物品交换和在收容所打工来获得住所和生活必需品,过了整整一年身无分文的日子。现在,博伊尔已经成了榜样,指导一些有同样追求的人也过一年“没有金钱的狂欢”。对他来说,失败只是寻找追求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了它,人生会变得更有意义。
-
-
8.追求不但能让生活更美好,也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
其实,不少人都受够了自己单调乏味的生活,你是不是也听过周围的亲戚同时朋友抱怨日子很无聊呢?那怎么才能打破这样的局面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找到一个追求。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追求的过程本身就充满意义吗?它会让你变的更加自立、自信、自主,而结果怎么样其实并不重要。内特·达姆的经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在徒步穿越美国之后,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的他很害羞,但在旅行的过程中,他必须要克服内向的性格,因为很多时候他不得不敲开陌生人的家门来请求留宿。最终,这些经历让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和独立。
除此之外,完成追求还会让你充满力量,你会想:“我下一步个目标是什么呢?”比如说,本书作者吉尔伯在完成了周游世界的梦想之后,就觉得没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这样的自信会让人更加积极主动,鼓励你接受更艰巨的新挑战。
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美国姑娘萨沙·马丁吗?她一开始只是打算做遍全球美食,然而随着时间过去,她的追求有了更深层的意义。通过在学校、社交场合和其他聚会上的厨艺交流,她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传递和平的信息。她的视角也从烹饪转向了人道主义,从她自己扩展到了大众。
这些追求理想的故事就体现了追求的本质,那就是它让我们更自信,眼界更开阔,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
-
9.一旦完成了一个追求,找到新的追求会让人生再次充满意义
-
完成了一个追求会让你充满成就感,但也会有点怅然若失的感觉。如果达到目标之后觉得没有方向,迷茫不已,那就只有一种解决办法了,是什么呢?很简单,再找一个追求不就行了嘛!
不过在这之前,要先花点时间反思一下,看看自己究竟在追梦之旅中学到了什么。比如说,艾丽西亚·奥斯特若罗变卖了所有家产,只为在美国的每个州都来一次约会,一共50次。她在完成目标的同时,也心生疑惑,她想:我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是应该在亲戚朋友那儿借宿一段时间,想想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是应该马上又开始上班呢?她选择了后者,尽管找到了一份很棒的工作,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她还沉浸在之前的旅行中,根本没法集中精神。
所以别着急,慢慢来,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等到把之前的经历都消化吸收了,就要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了,这会让你的人生再一次充满意义。有个叫斯考特·杨的年轻人,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学完了麻省理工大学四年制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一周里,他用五天时间来进行高强度的学习,一天用来打工赚钱,剩下的一天休息。虽然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循规蹈矩,但这段经历却很有挑战,充满刺激。在完成了这个目标之后,他又找到了下一个目标,决定用类似的方法来学习语言。于是他趁热打铁,登上了去西班牙的飞机,花了一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学西班牙语。
所以说,要是不想在达到目标之后感觉迷茫和空虚,那就赶快锁定下一个目标吧。
说了这么多的故事,大家现在明白为什么追求能让人快乐了吧,它能帮我们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最终,追求梦想会让你脱胎换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遇到新的挑战。一旦有了追求,你就不会再觉得整天无所事事、漫无目的,而是会不断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技能,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有意义的目标。
听到这儿,大家是不是有点蠢蠢欲动了呢?可是又不敢突然一下做出什么大动作,那该怎么做呢?可以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来点小改变,比如说,几天不看电视,或者每到一个地方都找陌生人聊聊天,还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去附近的博物馆逛一逛。即使是这些很小的改变,说不定也会让你的生活改头换面,也让你更有勇气去追求更有挑战性的目标!
这本《追求的快乐》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的追求,并为它坚持努力。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想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冲动。那些整天说生活无聊、生无可恋的人,其实就是没有找到人生的追求,不论是学吉他还是环游世界,大大小小的追求都会让生活充满意义。
《每一种人生都值得为之梦想》是一本追寻之书,它让你去寻找一种目标感,从而充实自己的人生。如何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何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段追梦之旅又会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这本书都能为你一一解答,在这本书里,还有各种各样真实的故事作参考,激发属于你自己的追求。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追求都来自坚定的信念和渴望,而且不论是对个人还是世界来说,追求都能带来正能量。
● 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能吸引你的注意,说不定它就是属于你的追求。
● 达到目标确实能让人心满意足,但不断进步的过程也同样充满成就感。
● 来一次属于自己的旅程,就会帮你找回人生的意义,如果这个追求对伟大的事业有所贡献,那就更好了。
● 要是不想在达到目标之后感觉迷茫和空虚,那就赶快锁定下一个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