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不管你是什么霸,终究还是得选娃
-
上一回我们说了南蛮子楚国的崛起过程,这一回呢,就让我们回到中原,去看看春秋的主线历史是怎么发展的。在这我得先说句抱歉,因为咱又得说回郑国的故事了。或许您要问,为什么又是郑国呢?那谁叫它是小霸呢!当时的中原头牌,春秋初期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不说他那说谁呢?所以我们也只好让他当主角了。
好了,闲话不多说,现在进入正题。且说郑庄公称霸中原之时,扬名万里,风头无两。只是岁月不饶人,时间一晃,郑庄公已经五十多了,在那个平均寿命很低的年代,五十多也算是老年人了。而我们现在的五十多岁,那只能叫中年人,刚刚还完房贷,又要为子女发愁了。
虽然郑庄公不用还房贷,不过他同样要为子女发愁。愁什么呢?春秋时期固定的焦虑之源:继承人问题。
据野史记载,郑庄公一共生了十一个儿子,正好可以凑成一支足球队,连守门员都不缺。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只是《左传》中提到的前四个,分别是老大公子忽、老二公子突、老三公子亹和老四公子婴,人称郑国F4。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男人嘛,那就能凑出一个电视剧了。好了,关键部分要来了,听好了哈。
F4中比较突出的是老大和老二,老大公子忽为人忠厚,能征善战;老二公子突心思缜密,精于算计。两位公子各有优点,难分高下,理论上都有当继承人的潜质,这就让郑庄公犯了愁。
说到这您可能就要问了,郑庄公自己不就是嫡长子继承的嘛?选老大就完事了呀。这话不假,然而郑庄公就是比别人想的多一点,他分析了一下,公子忽很忠厚,公子突会算计,这两个优点放在普通人身上是很好的,可作为国君,那就有问题了。一国之君,讲究的是“厚黑学”(打引号的),有时候要厚道,有时候也得黑心,就像李晨那样。然而这两位都只有大黑牛一半的功力,公子忽够厚道,但不够黑心;公子突够黑心,但不够厚道。讲白了,这两位都不适合当接班人。
有人劝郑庄公说:“主公啊,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少一点点也没啥问题嘛。”郑庄公答道:“你这么讲没错,但我还是那句话,普通人这样可以,当国君却不行。你不信的话,我举两个例子给你看看。”
郑庄公先举了第一个例子:宋国的宋殇公是个典型的黑心肠,年年穷兵黩武,闹的是怨声载道,最后宋国爆发了政变,宋殇公被杀。这么看来,只黑心、不厚道是不行的,因此公子突不够格。
那么光厚道、不黑心又如何呢?郑庄公又举了第二个例子:鲁国的鲁隐公宽厚仁慈,深得民心,结果却遭人算计,死于小人之手。这件事说明做人太厚道,迟早得挨刀,所以公子忽也不行。
老大不行,老二也不行,郑庄公患上了选择困难症,最后他没辙了,便找来了心腹大臣祭足,问他怎么看。这个祭足在前几回出过场的,还记得不?就是告诉郑庄公“你妈和你弟都不是玩意儿”的那位。这一回他又出来了。您记不得的话,请把第五回再听一遍。
好了不多说了,且说郑庄公找祭足咨询,问他哪位公子更合适。祭足多聪明一人嘛,知道自己谁都不能选,只能给老大找台阶下,便说两位公子实在是不相上下,如果主公不知道选哪个,不如就按祖宗制度来,谁是嫡长子,谁就当继承人。反正这规矩是祖宗定的,出了事就让他们背锅,您看行不行。
郑庄公想了想,就说既然选谁都不合适,那就看祖宗的意思吧。这时候郑庄公又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了,老大继位,那么老二该怎么处理呢?老二这小子心眼儿黑,又会算计,到时候十有八九要搞事。一搞事国家就要乱,那可是要不得的。
咋办呢?郑庄公跟祭足一合计,最后决定把公子突送到宋国去,因为公子突的母亲是宋国的贵族,让他去那正好合适。至于F4中的老三和老四,郑庄公也把他们送到了国外。这么一来,郑国国内就没人能威胁到公子忽了。干完了这事,郑庄公对自己很满意,认为这样绝对是万无一失。
-
- 2.有时候人也要吃软饭
- 3.世事难料,恩人也能变仇人
- 4.反转加反转,郑国F4的不同命运
- 5.变革的新时代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杰出的历史学家,中国传统历史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西周末年,幽王无道,身死国灭。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各路诸侯崛起,大国与小国全部被卷入历史的洪流之中,上演了一幕幕纷争与传奇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最精彩、最复杂的春秋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