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塞巴斯提安·哈夫纳,原名莱蒙特·普雷策,德国学者、政论大师和现代史学家,20世纪德国历史的重要见证人,著有《论德国之双重性格》《解读希特勒》《从俾斯麦到希特勒》《不含传说的普鲁士》等作品。其作品逻辑严谨,文笔流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郑宁,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从1871年建国到1945年宣告灭亡,德意志帝国在人类历史上仅仅存在过74年。然而,在这极其短暂的生命期限内,它热衷于军国主义,铁血暴力,并一举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将全世界拖入战争的深渊并导致其自身的灭亡。
为什么是德国?德国是天生好战吗?让无数历史学家费解并着迷的是——如此一个“战争之国”,在俾斯麦时代之前,很少发动战争,更几乎没有发动过侵略战争。为何俾斯麦建国之后,它会演化成一个对外扩张、侵略成性的国家?直至开出希特勒这样一朵恶之花?
从俾斯麦到希特勒,这中间有哪些一脉相称的历史渊源?今天的德国又与当初的德意志有何不同?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德意志国在此非常短暂的生命期限内,至少有两度(1918年和1933年)——但实际上是三次(还包括更早的1890年)——彻底更改了自己的内在性格与外交政策路线。这八十年的时间内于是出现过四个泾渭分明的阶段,而且我们甚至可以如此表示:德国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变成了另外一个德国。
小国必须选边站或者维持中立,向来无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强权政治来改善命运。各大强国却很容易就会出此下策。它们只要在任何地点发现了空隙,便倾向于朝着那里扩张过去,借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力,而权力正是其赖以立国的基础。
这部历史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在于,德意志国看起来简直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推向毁灭。其权力扩张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捉摸,以致德意志国为自己创造出一个由敌人所构成的世界,最后被那个敌对的世界击破,并且在敌国之间遭到瓜分。随着德意志国的分裂,那些敌国却仿佛受到魔棒点击一般,突然都不再是敌人。
对当时所有的强权来说,战争仍然是“最后的理性”,亦即最终与最严峻的政治手段
德意志国的地理位置可谓相当不利。它缺乏可供开拓的自由空间,既无法像英国、法国,甚或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那般经由海路进行扩张,也无法和俄国一样东向深入亚洲腹地。但就另一方面而言,德意志国已然成为强权,于是也具备了强权的本能,打算让自己变得更大。这种本能可说是一开始就被放入了它的“大国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