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什么要听这本书?教你成为时间管理达人,轻松从容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
同学们,你们身边有没有潜伏着这样的神秘人物:他们学习的时候,很轻松,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从来不需要偷偷地拿小电筒躲在被窝里开夜车。看起来不怎么用功,但成绩就是好得惊人。更离奇的是,人家还会下棋、画画、弹吉他,校运会上有他,文艺晚会上有他,总之哪哪都是他。
相比之下,自己就惨淡多了。光是学习这件事,就已经耗尽了体内的洪荒之力,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了,哪还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发展其他的兴趣呢?更悲催的是,明明很忙,很努力,可老觉得“时间都去哪了,为什么没有什么进步和收获呢?”别着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时间管理》将教你摆脱这种状态。
本书的作者吉姆•兰德尔是一位企业家,同时还是一名律师和畅销书作家。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他能做好这么多事情,可见他在时间管理上,是有两把刷子的。于是呢,作者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以及其他专家关于时间管理的观点,进行了提炼总结,写入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学到时间管理的精髓,掌握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时间管理技巧。
强烈推荐你来听这本书。听完这本书,相信大家会明白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最大化的利用时间?
第二,有什么妙招可以治愈拖延症呢?
第三,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如何确定先后顺序呢?
-
-
2.关于时间管理的三个重要概念与两大策略
-
关于时间,小品演员小沈阳,曾经这样精辟地概括: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对于同学们来说,一辈子可能是很长远的事情,毕竟你们还年轻。但是,“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掌握相关的时间管理技巧,那么真的很容易“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别着急,现在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还来得及。在正式学习技巧性的东西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时间管理方面的三个重要概念——意识、目标、选择。
第一,意识是先决条件。只有对时间的流逝保持高度敏感的人,才能有效利用时间。怎样对时间流逝保持高度敏感呢?很多时间管理达人建议,要定期总结,尤其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想想白天做的事情,以及在每件事情上投入的时间。比如,周末的晚上,你可以躺床上想想,这个周末你都干了啥,花了多久才做完作业,玩了多长时间的游戏,做家务又花了多长时间等等。作者吉姆•兰德尔为我们提出了更具体的建议,他希望我们每天写时间日志,记录自己在一天中每个时间段里做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对时间更加敏感,避免了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
时间管理的第二个重要概念,就是目标。确定目标,可以使我们明确时间分配。时间管理专家博恩•崔西说:“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同学们,或许你有很多的目标,比如,这学期想和同学出色地完成一项研究性学习,今年想把平均成绩提高到90分以上,将来想要进入某所心仪的大学……不妨把这些目标写下来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目标必须是清晰的,要有明确的时间范围,并且是自己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有了目标,就会确定努力的方向,不会整天无所事事。有了目标,我们就知道该在哪些方面投入更多时间。
时间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概念,就是选择。前面我们说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我们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个小时,在某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就意味着必须减少在其他方面投入的时间。这就面临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呢?我们要选择有利于目标实现和个人成长的事情。比如,你每天6点钟起床,7点钟出发去学校。中间的一小时中,除了洗漱和吃饭,通常还会有半小时的闲暇时间。这段时间,你可以从以下几项中做出选择:复习昨天老师讲的内容,预习今天的课程,浏览微博热搜,看视频网站的搞笑视频……看微博热搜与搞笑视频往往是愉悦的,复习和预习有时却让人感觉到压力,如果这段时间,你的重点目标之一是提高成绩,那么还是建议你将这半个小时的时间用在复习和预习上。
说完了这三个概念之后,接下来,我们将手把手教你高效地利用时间,把空出来的时间用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具体怎么操作,先来看看下面这两个策略:
第一个策略是:有意识地去创造时间。有同学可能就会困惑了,时间还能创造?难道你还能将24个小时变成26个小时不成?你还真别说,想要让每天的时间延长并不是梦想。只要你提高自己做事效率就行,然后将省下的个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你每天起床都要赖上半个小时,如果你愿意把赖床的习惯戒掉,那你不就是比原来多出了半个小时吗?
找到合适的时间点,也是使自己保持高效率的方法。同学们,不妨回想一下,一天当中的哪个时间段,自己的学习效率最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做事的效率是不同的。有些同学晚上演算数学题的效率最高,而有些同学早上的效率更高。只要在不影响正常作息和学习安排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在最恰当的时间里,做最适合的事情。
另外,要学会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日常生活里,总有些时间间隙,我们把它称为碎片化时间,例如早上等待公交车的时间,中午排队候餐的时间。我们可以将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用于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等车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出小册子背一下单词,听一下路上读书和喜马拉雅的读书音频,或者听一下音乐,让自己放松一下。这样,日积月累,一年下来就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第二个策略是克服拖延症。相信不少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放假之前,信誓旦旦说一定会把作业完成以后才会出去嗨皮。结果呢?放假的第一天,就打脸了:学什么习,出去嗨!反正时间还长着呢,着什么急?接着,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这副鬼样。直到开学前一天的晚上,才火急火燎地把作业赶完。可想而知,这种速度赶出的作业质量肯定不高。
所以说,拖延可是学习的大敌呀!那么该如何治愈拖延症呢?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将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写在便于随身携带的物品上,你可以写在便签本上,也可以写在手机的备忘录里面,只要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就行。
第二,将那些看起来比较大、比较难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这样一来,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不要害怕去执行。比如,我们期待期末考试时能比期中考试提高30分。30分好像是很大的幅度,很难实现。通过和老师共同分析,发现,自己现在的基础加上恰当的努力,语文可以提高5分,数学可以提高15分,英语可以提高10分,这样,我们的目标就会更加具体化,更加明确,也不再像之前一样让人觉得那么难。
第三,一旦意识到自己有拖延的迹象,马上提醒自己停止这种状态。当我们一次次主动停止拖延这种行为时,我们会逐渐远离拖延这个大敌,变得更加自律。
-
-
3.四大技巧教你最大化利用时间
-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大策略外,还有一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最大化地利用时间。
第一个技巧,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当我们的内心变得非常平静,思绪便会打开,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高效地完成很多项工作。怎样才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灵呢?有一些小窍门。比如,为自己营造整洁的学习环境。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些物品需要用到的时候,它们就集体玩失踪,“作业本哪去了啊”,“铅笔呢”,“试卷呢”,气急败坏地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还是不见踪影,结果越想越气,最后连学都不想上了。所以啊,保持桌面的整洁很有必要,最好是把自己的书本和作业本有序地摆放好,把平时要用到的文具放在固定的位置,这样就可以避免找东西而产生的烦躁心情。
我们还可以建立档案系统,比如,这段时间希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所提高,我们不妨为自己建立一个用于英语学习的档案系统,里面包括几个部分: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写作指导等等。这样,当我们想加强某部分的学习时,可以马上打开相关的材料。
另外,找到对待每项工作的方式。对每项工作,我们要么选择马上开始做,要么放弃,要么么暂时搁置,将其纳入之后的工作清单。一旦我们内心有了选择,马上做出相应的行为,而不要反复纠结和迟疑。
最大化利用时间的第二个技巧,是做好必要的计划和准备。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呀,事先做好准备和计划,往往就能成功,不然就极可能会失败。提前确定某段时间内要做那些事情,可以使得我们在那段时间的努力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
我们应该每天抽出时间,计划这一天要做的事情。制定计划的时间,可以是早上,也可以是前一天的晚上。将一天中要做的事情逐条写下来,制成任务清单,然后到了晚上,就核实任务清单中的事项,检查自己有哪些已经完成了,哪些还没有完成的,并在此基础上,制作第二天的任务清单。除此之外,建议大家还要养成每周、每月做计划的习惯。
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归类,归类的依据有很多种,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等,然后将相同类型的事情集中完成。举个例子,你这周六计划要做4件事情:做家务、听歌、收快递,陪爸妈逛街。通过归类,我们就可以一边听歌,一边做家务,同时等待快递员的到来,然后再和家人出门买东西。
第三个技巧,确定做事情的先后顺序。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了时间四象限原则,他认为,我们可以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维度,将每天要面对的事情归入到四个现象里面:第一个象限里的是重要又紧急的事,第二个象限里的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第三个象限里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个象限里是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我们平时要做的事情往往都可以在四个象限中找到对应的位置。比如,今天晚上需要做几件事情:完成明天要交的作业,要准备下周末的考试,给同学打个电话提醒他明天不要忘了带某样东西,看某部连载小说。很显然,完成明天要交的作业既重要,又紧急,准备下周末的考试虽然很重要,但不是很紧急,给同学打电话虽然不那么重要,但是很紧急,看某部连载小说既不重要,也不紧急。
很多人日常是先做那些紧急的事,而不是重要的事。而柯维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做第一象限的重要又紧急的事,其次是第二个象限里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之后是第三象限里的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最后才是第四个象限里的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我们需要先做紧急的事。比如,晚饭后,刚要准备两周后的考试时,发现手机上有同学打来的未接电话,还收到短信说:“有空时请速回电。”虽然准备期末考试比给同学回电话更重要,但可以先用五分钟的时间给同学回个电话。
当我们制作任务清单时,可以将清单中的各项事务按照四个象限进行分类,哪些事情先做,哪些事情后做,这样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执行起来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第四个技巧,保持足够的专注。这里的专注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学会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不要过分将时间和精力分散,对于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事情,我们要保持足够的专注。一位经济学家提出了二八定律,意思是说,你的80%的成效来自于20%的行为。为了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那些成效较高的事情上。
同学们,不妨想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你正在做哪些方面的努力?哪些事情更有可能使目标得以实现?然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些事情上。举个例子,你希望下个学期能进入学校广播站做小播音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做了很多努力——练习普通话;拓宽知识面;和广播站的老师、同学多交流……后来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忙了,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练习发音和拓宽知识面上。
另一个方面,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我们需要排除外界那些潜在的干扰因素。具体怎么做呢?首先,你要提前给家人报备一下,说自己要闭关修炼,请勿打扰;其次,远离声音吵杂的地方,可以选择安静的自习室、图书馆、咖啡厅学习;最后将那些可能会吸引注意力的娱乐产品移出视线。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时间管理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门需要终生修炼的本领。听完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相关的策略和技巧,做好时间规划,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从而更加淡定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吉姆·兰德尔是一位企业家,同时还是一位律师、畅销书作家,多年来潜心研究时间管理和投资,在这两方面收获颇丰,也曾多次受邀到美国多所名校演讲,受到众多学子的欢迎。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瑜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对每个人而言,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很好地完成多项任务,而又有些人忙忙碌碌,但一天下来收获甚微?如何很好地管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呢?
在《时间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时》一书中,作者结合多年来时间管理的经验,综合多位名家在时间管理方面的观点,给出了操作性非常强的建议。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取决于我们在做什么。
时间管理就意味着选择,而选择往往意味着取舍。
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成功人士也不喜欢做。尽管如此,成功人士还是去做了。
成功的秘诀是学会如何利用痛苦和快乐,而不是让痛苦和快乐利用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控制不了自己的人生!做不到这一点,生活就控制了你。
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忙完一个活动又忙另一个活动——事实上,极有可能是以牺牲有效性为代价而维持其忙碌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