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本书带你走进美国史上最黑暗的公共住房社区,见识社区背后的黑帮老大
-
今天咱们要聊一本关于美国黑帮、黑社会的书。提到黑帮,您会想到什么呢?青春热血?社团道义?快意恩仇?兄弟情?江湖儿女生死恋?还是街头刀光剑影砍得血肉模糊?黑帮分子在你眼中,到底是怎样的呢?浑身刺青、黄毛烫发、脖子上一根金链子,吊儿郎当欺凌弱小,还是说像电影《教父》里柯里昂那样,西装革履,看上去文质彬彬一副上等人的高贵派头,背地里心狠手辣杀人如麻?
说起来,黑帮的故事、黑社会的情义,历来都是影视文学的宠儿,在文学艺术领域,黑社会总是被赋予了很多传奇性色彩和诗意想象。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真实的黑社会、黑帮分子是怎样的呢?黑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黑帮分子的日常生活又跟我们有哪些不一样?
今天我给各位带来的这本书《黑帮老大的一天》,将带你走进真实的美国黑社会罗伯特·泰勒家园,看看黑帮分子是如何与官方达成妥协,黑帮头目如何控制手下,如何经营自己的贩毒事业,此外还有黑帮社区居民五花八门的谋生技巧,以及帮派内讧和敌对帮派之间的枪击事件。是不是内容都很带感呢?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比书里的真实内容更传奇的是,本质上说,这本书不是小说不是杜撰,更像一本田野调查,写这本书的人,最初是为了搞学术研究,研究美国黑人街区的贫困问题,结果一不不小心一脚踏入了一个贩毒黑帮的内部,更神奇的是,他还和一个黑帮老大交上了朋友,就这么来来往往十多年,书写成了,本书作者凭借此书当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而这片黑社会控制的区域也被政府拆迁了,作者的好朋友那个黑帮老大,突然厌倦了黑帮生活,跑去摆摊卖烧烤了。居然没有横尸街头,没有被兄弟背叛砍死在家中?这太不符合我们对黑帮大佬的想象了,对不对?
好了,闲话不多说,说了这么半天,这个美国黑社会社区罗伯特·泰勒家园怎么来,您知道吗?
1962年,美国芝加哥兴建了一片公共住宅区,叫罗伯特·泰勒家园,目的是解决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看上去就像我国的经济适用房。这是美国史上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公共住房项目,可谓是美国第一,世界第N,这件政绩让当时的市领导颇为得意。可惜好景不长,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后,这个由4000多套公寓组成的公共住宅小区,不仅没有成为一个舒适的家园,反而沦为了一片三不管地带,每天都有各种械斗、凶杀和其他暴力犯罪在这里轮番上演。
虽然罗伯特·泰勒家园的居民痛苦不堪,虽然世界已经把他们遗忘,他们还是得学会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好好地生存下去。既然政府不管,他们就只好自己管理自己。在这里,有一个叫做“黑暗帝国”的黑帮,名头看上去很大,但无非也只是干一些下三滥的勾当。他们在社区内从事毒品交易,同时又充当当地居民的保护伞,收取各种保护费。但实际上,黑帮其实很复杂,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松松垮垮地聚起一伙人,操起家伙就出门砍人赌博啥的。在这里,黑帮是个严密的组织结构,有着公司化的运营机制,黑帮老大,就是这个公司的CEO,平时他们干得事情,几乎和企业管理是一模一样的。
闲话少说,让我们一起走进罗伯特·泰勒家园,跟着作者进去细细走访一下。
-
-
2.官方称这里的居民都是无业游民,但其实他们“业务”非常繁忙
-
如果你到了罗伯特·泰勒家园,你会发现,这里的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可是,官方数据却显示,这里96%的居民都没有正式的工作。那他们一天到晚究竟忙些什么呢?
答案就是,他们都在为生计而忙碌奔波。
先说说社区里的女性居民。为了维持生计,这些可怜的女人都会向其他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低端一些的,就帮别人带带孩子,高端一点的,就会帮人报税、算命。实在是没办法了,就出卖自己的肉体,提供性服务。别看她们每天忙里忙外,其实这些工作都挣不了什么大钱。帮别人带一天的孩子,只能挣个5到10美元,也就相当于六十来块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她们彼此是相互补足、相互支撑的。比如,有些女人当了女司机,就有人会帮她带孩子,而女厨师此时也登场了,帮女司机和女保姆买菜做饭。有时这候钱转了一圈,又到了开始的人的手上。
这些女人有时候还得做个女汉子,家里的电器啊水管啊坏了,自己修,活生生地把自己逼成了多项全能。不过,这也是迫于无奈,芝加哥的房屋管理局根本就懒得管这一片,她们也只能靠自己。
这里的女人生存得那么辛苦,那社区里的男人在干什么呢?大部分男人都加入黑帮了,时不时地会有一些收入,除此之外,他们还会通过其他渠道挣点外快。
对于男人来说,在社区停车场修车这一类的活计最为吃香,不过,除了修车,他们还可以跑跑其他业务,比如有人开着破旧的面包车,到处叫卖社保卡、汽车牌照等来路不明的东西;有人专门去别的地方偷电、偷天然气,接到自己的社区里来用;还有人干不了什么大的勾当,只能卖卖废旧金属、各种赃物或者香烟。
除非社区的某个小团体需要政府的特殊照顾,比如生下来就缺胳膊断腿的,否则政府发放的福利都只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对这片社区的人都是不管不问。政府不给你养老,那就只能靠自己,所以罗伯特·泰勒家园的男人们也只能依靠这些行当来维持生计。唉,说多了都是泪。
-
-
3.这里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还有恶棍一样的警察横行
-
不仅是罗伯特·泰勒家园,大部分美国公共住房社区差不多都是这德行。看过电视或电影的朋友能想象出来,街上站着凶神恶煞的小年青、无精打采的瘾君子和满脸劣质化妆品的妓女,罗伯特·泰勒家园更是罪恶的集中营:小孩成群结队地偷东西,抢劫和强暴妇女的事情时有发生,男人们斗殴成性,一言不合就动刀子。一句话,居民们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更要命的是,不论社区的治安有多恶劣,居民们发生了意外,一般都不会打电话向警察求救。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从公共住房社区打来的报警电话,警察根本就不接。警察局对各类求助电话会区别对待,说白了,这一带是出了名的事故多发区,警察根本管不过来,到最后干脆就不管了,警察局一看是来自那里的报警电话,基本上都会被赤裸裸地忽视。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打911可以报警。但是911除了报警,还有别的功能,比如消防、急救啊,就是把我们的110、119、120给结合到一起了。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住在公共住房社区,碰到事儿,无论是报警、火灾,还是有人生病要抢救,你就得学会自己想办法了,因为打911,对方是不会接的。
所以在这个社区里,有事都是自己解决。比如,一个流氓光天化日之下在街上调戏女人。这个女人自然不从,奋起反抗,流氓恼羞成怒,动手把她打伤了。换做是个正常点的地儿,一般人都会选择报警。但在罗伯特·泰勒家园,当地居民不会去报警,他们的选择是合伙把那个流氓暴打一顿,然后大家开车送那个受伤的女子去医院。没办法,911也不会接他们的急救电话。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你打了911电话,警察也许良心大发,去现场处理问题,结果他们到了现场,却得不到居民的欢迎,搞不好他们会被居民们用玻璃瓶子、臭鸡蛋、西红柿砸,更夸张的是,可能有人还拿枪射击他们。
不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为什么社区的居民这么讨厌警察,说到底,有些警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仗着手上有点权力,就肆意侵害居民的权益,甚至公开勒索。
当地有个臭名昭著的“杰瑞长官”,就是一个敢公开向当地居民收取保护费的警察。此人生财有道,他经常带着一群恶霸一样的警察在社区里巡逻,随便抓个男孩,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一顿,再向男孩的父亲索要钱财,否则就不放人。芝麻大的官也能压死人,当地居民无可奈何,往往就屈服了。
-
-
4.黑帮的天使面孔,照顾老人,扶弱济困,约束成员
-
在这个三不管的社区,这些警察不管的事情,自然就被黑帮接手了。慢慢地,“黑暗帝国”的势力比警察还大。
一提到黑帮活动,人们肯定会联想到犯罪和暴力。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面,黑帮也有另一副面孔。日本大地震的时候,平日里满身刺青、凶神恶煞的黑帮在废墟里拼命搜救幸存者,给受难者提供避难场所,并维护灾区秩序,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但对于芝加哥的黑帮来说,这倒不算什么稀奇事儿,他们经常献爱心、送温暖,让人感动得泪汪汪。
如果说黑帮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那么它的羊皮就是它安全有序的假象。在罗伯特·泰勒家园,“黑暗帝国”的成员会护送年老的妇女上街购物,这些老妇人们年老体衰,很容易被小混混们打劫。但如果她身边站着个一身刺青的黑帮分子,小混混们自然会乖乖滚蛋。
“黑暗帝国”还用别的方式送温暖。罗伯特·泰勒家园有一户人家,他们的大门坏掉了,而且坏的非常明显,随时都有可能被小偷光顾。这时候,黑帮成员居然去楼梯口蹲守,帮那户人家看门。这还不算,黑帮老大还下令关掉了附近一个贩卖毒品的窝点,免得他们家被瘾君子盯上。因为有的瘾君子毒瘾犯了,也会到处偷东西来换钱。
除此之外,“黑暗帝国”还会给社区居民提供一定的经济扶持,比如发发钱,让穷苦的居民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食物、床垫、冬衣等等。你更加想不到的是,“黑暗帝国”还会援助社区的青年中心,时不时组织一些好玩的活动,比如开开party、举办居民运动会等等。
不过,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黑暗帝国为什么对他们管辖下的社区居民那么好?这可不是没条件的。“黑暗帝国”仁义慷慨的前提,是居民们必须对他们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持沉默。
值得一提的是,“黑暗帝国”对内部成员居然也有一些积极的限定。
实际上,黑帮成员不是人人都能当的。“黑暗帝国”的老大有个原则,加入“黑暗帝国”的成员必须要有文化,要上学读书。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是被拒绝入会的。而且小年青们想要加入“黑暗帝国”,最起码要有个高中文凭,谁中途退学,谁就要受到惩罚。此外,黑暗帝国的老大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成员可以卖毒品,但绝不能自己吸食毒品。
所以说,这个黑帮组织在公共住房社区没有一坏到底,它还是有仁义、慷慨的一面。但黑社会毕竟还是黑社会,不惹事、不犯法的黑帮,那还叫黑帮吗?
-
-
5.“黑暗帝国”的魔鬼面孔:贩卖毒品、收保护费、抢地盘
-
我们刚刚说了,黑帮有仁义的一面,但不可否认,黑帮就是黑帮,它也确实给社区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许多居民都不愿坦白这一点,心里有苦也只能自己消化了。
黑帮的钱是怎么赚的?看过《无间道》吧?韩琛那一伙黑社会分子,他们的主要收入就来自毒品交易。其实很多黑帮都是靠卖毒品来赚钱。有意思的是,人越穷,还越容易沾上毒品。因为生活实在太苦,有的人就靠吸毒来寻点刺激。在罗伯特·泰勒家园这种贫民窟,大约15%的居民是离开毒品就活不了的瘾君子,还有25%的居民是那种瘾不算大,但也要时不时吸上两口的主儿。
如果说黑帮保护居民们是送温暖的话,他们又向居民兜售毒品,损害着居民的健康,这是不是挺讽刺的?一边保护你,一边还伤害你,这真是一个极大的矛盾。
其次,黑帮分子还会向当地居民索取保护费。不交保护费就打,打得直到他们给为止。居民要想在社区里做买卖,还要再交一次保护费,无论是做大买卖还是摆摊,反正统统都要交,不交就没法做生意。就连老头在社区里摆个小摊卖糖果,一个星期只赚20美元也得交,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没得商量。
有些居民死活不肯交保护费,很明显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曾经有一个理发师就跟“黑暗帝国”对着干,说什么也不肯交保护费,最后被打得半死,几乎连爹妈都不认识他了。
黑帮成员都是男人,因此这个社区的女人地位就相对要低一些,日子自然也就比较惨了。这里几乎是女人的地狱。从事肉体交易的妇女,需要把收入的一半上缴。黑帮成员还经常殴打妇女,有时甚至会对她们实施强暴。这就是黑帮的另一面,我们不得不说,黑帮就是黑帮,哪怕是有高中文凭的黑帮,怎么洗地都摆脱不了黑帮的本质。
除此之外,黑帮还把社区变成了一个战场。不止是抢地盘会闹出事,仅仅是黑帮的毒品交易,就会激发大量的暴力事件。黑帮成员彼此枪击,子弹横飞,有的无辜的居民,常常会因为这些纷争,一不小心就丢掉了性命。
-
-
6.空有CEO的心,却只有黑帮老大的命
-
现在,让我们来聊聊这期节目的重头戏:黑帮老大。每个黑帮都有一个老大,无论是刺青流氓还是柯里昂,所以“黑暗帝国”也不例外,它的老大,江湖人称“JT”,这名字听起来很带感,又挺炫酷。在JT的人生里,他扮演了三个不同的角色:销售员、黑帮头子以及街头烧烤摊主,经历丰富。
黑帮成员长得都是凶神恶煞的,但黑帮老大往往看起来都像绅士。比如《无间道2》里面最出彩的角色,就是吴镇宇演的倪永孝。倪永孝带着金丝眼镜,出过国,受过良好教育,文质彬彬,谈吐文雅,看上去不像个黑帮头子,倒像个企业高管。
和倪永孝差不多,JT也上过大学,既又精明又有魄力。在成为黑帮老大之前,他干过销售,工作地点也是芝加哥的中心,天天西装革履,出入高楼大厦。不知道怎么回事,JT没有成为什么企业高管或者社会精英,他放弃了原来的工作,跑到了这个破破烂烂的三不管地带,干起了黑帮老大的行当。在这里,他把在企业里学的那一套带到了管理黑帮上,在这里进行了各种实践。
比如当帮派之间发生战争时,就需要有人调解。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帮派战争就是不同帮派之间的喽啰互相争斗。JT往往就会请牧师出面解决问题。不看僧面看佛面,一般人看了上帝的使者来了,也就不惹事了。
当社区里的住客觉得自己受到了“黑暗帝国”的威胁时,JT也会像刚刚所说的那样出来调解,让手下稍安勿躁。这种办法通常百试百灵。通过调解,矛盾双方会相互理解、达成一致。你说他干的活儿,像不像公司老板?
除此之外,JT看起来像老板的另一方面,是当手下向他汇报的时候,尤其是贩毒小分队的队长每个星期向他作报告那会儿,JT那派头就像一个老板听取员工的汇报。他会提出一些常规性的疑问,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他会问经常光顾的瘾君子,有没有像往常一样购买毒品?帮派里的成员有没有捣乱?等等。你看,JT在企业里没有实现他的老板之梦,在黑帮里倒是过足了瘾。
我们知道,每逢周一,各大企业都会开会总结,事实上,JT的黑帮也在干类似的活儿。他要求每一个贩毒队长都必须详细、有条理地向他汇报每个星期的毒品销量。与此同时,JT也有自己的耳目,如果小队长们报告的情况和他从线人收集到的情报不符,他们就会面临惩罚。只不过,一般公司是扣钱之类的,而JT就会命令手下把做假账的人暴打一顿。你瞧,他的黑暗帝国,检查制度也不缺。
除了惩罚制度,也有激励制度。JT会用金钱激励黑帮成员为他卖命。如果他们的毒品销售量超过平均水平,就会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就像销售的提成一样。但如果他们没能完成固定的销售额,就得交罚金,而且下一个星期的工资还得减半。
看上去这些黑帮分子过得很风光,但其实,大部分的黑帮成员都没多少收入。小喽啰们每天冒着生命危险为黑帮老大卖命,实际拿到手的钱,还不如在麦当劳打工赚得多。说他们是操着卖白粉的心拿着卖白菜的钱,丝毫不假。
-
-
7.黑帮老大难当,而且不是你想当就能当!
-
本书作者素德·文卡特斯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在跟JT混熟了之后,有一次,文卡斯特就跟JT开玩笑说,做黑帮老大看起来挺轻松、挺简单啊。
JT没说什么,只是叫文卡斯特亲身体验一下黑帮老大的日常。文卡斯特心想,黑帮老大的日常不就是开着车到处转悠、向所有人宣示自己地盘吗?这谁不会?不过,当了一天黑帮老大后,文卡斯特发现黑帮老大的日常生活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早上,文卡斯特就跟黑帮的高层会面,分配一天的任务,这些事都是些杂事。比如,前一个晚上举办了聚会,他就得选12个人出来把乌七八糟的场地收拾干净,并且让他们跟房屋管理员贝利女士做好沟通。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更复杂更难搞的还在后头。文卡斯特还需要跟黑帮之外的人进行谈判,比如牧师提供教堂给黑帮开会,但他要价实在是太高,都是老相识了,这个时候就要老大出面跟牧师好好讨价还价。
再一个,黑帮老大的日常不止是个企业老板,他也有暴力的一面。举个例子,有两个成员窝里斗,文卡斯特必须出来解决纷争。问来问去,他发现其中一个人本应该把毒品卖出去,结果他把毒品私吞了。这时候JT就亲自出面,把那个不按规矩办事的人狠狠地修理了一顿。
到了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各个贩毒小分队的队长来汇报可卡因的最新销售数据了。出于法律方面的顾虑,JT让文卡斯特退回幕后,亲自过问了这件事。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黑帮老大就像其他行业里的老板一样管理着手下成员。唯一的区别是,黑帮老大会使用拳头来进行惩戒,但一般公司的老板不会打人。
-
-
8.罗伯特·泰勒家园的另一霸:一个小小的房屋管理员
-
罗伯特·泰勒家园虽然是个被遗忘的地方,但别忘了,不管这里再怎么着,楼是政府修的,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政府也不至于绝对的不管不问。芝加哥房屋管理局是一个政府部门,管理芝加哥所有的居住区,这个地方当然也归他们管。因此,这里的政府雇员、房屋管理员贝利女士同样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算起来,JT是这里的一霸,而贝利女士是另一霸。
能到这种地方当管理员,没点胆量肯定不行,贝利女士自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她做事态度强硬,果敢坚决,是居民与芝加哥房屋管理局进行联系的唯一纽带。如果她不管,政府就不会管。比如你家房子坏了,想找政府来修,就得找贝利女士,如果她不反映上去,你的房子就得一直坏着,漏风漏雨。
但有一条行规就是,有钱就好办事。美国虽然民主,但有的地方也是官僚主义成风。如果不给钱、不贿赂一下的话,芝加哥房屋管理局理都不会理你。贝利女士自然而然成了那个掏钱贿赂房管局的人,但你求人办事,难道不要意思一下?久而久之,就连水槽坏了这等小事,贝利女士也要居民去找房管局。有事找政府,政府能帮你解决一切事情。但如果不跟贝利女士意思意思的话,政府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听起来,贝利女士好像挺坏的。但她又是社区的大姐大,同时也是社区里的好大妈,社区里的小孩都归她管。这些小孩早已就被当地的社会服务部门选择性地遗忘了。如果没有贝利女士出面管的话,恐怕这些孩子连最基本的体检都做不了。如果孩子的父母吸毒吸得不省人事,同样也是贝利女士给孩子们吃的喝的,保证他们的安全,要不然,这些孩子会迅速地沦为扒手和骗子。
当然在这里一带混,贝利女士和黑帮们自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她收受JT的贿赂,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明显,这种行为助长了黑帮的气焰。贝利女士也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在这里有着呼风唤雨的能力。为了保住自己的霸主地位,她非常乐意跟黑帮同流合污。
像所有手握权力的人一样,贝利女士绝不会平等地分配自己的权力。哪一个住户更讨她欢喜,她就多关照一点;哪一个住户让她倒胃口,她就干脆理都不理。她很清楚,按正常的情况,社区居民有点事都要求她。如果这点权力都不抓牢了,那才是傻子呢。所以,一个小小的房屋管理员,也可以在这里呼风唤雨了。
-
-
9.曾经江湖风云变幻,如今都作鸟兽散
-
在罗伯特·泰勒家园,人们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他们大多数都是无业游民,连最基本的生活设施,比如电热水器都没有。他们赤裸裸地被当地的警察局以及其他应急服务机构忽略。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找到了生存的法则。他们跟黑帮、跟犯罪团伙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区,以及有模有样的地下经济。
黑帮成为这里的主要势力,他们既可怕,又温暖。一边做着善良的事情,一边犯罪,成为一个矛盾的存在。这里人性的善与恶暴露无遗。不只是黑帮,房管局的一个小雇员,也能在这里成为一个掌权者,一边接受贿赂,一边照顾无依无靠的孩子,形成了一种分裂状态的情况。
这也许就是人性的本能吧。
文卡特斯在这里卧底了十年,恐怕都得喊他文永仁了。就在文卡特斯离开后不久,罗伯特·泰勒家园被芝加哥政府给拆了。曾经盘踞在这里的黑帮,一下子失去了藏匿的地点。恶行无法暴露在阳光下,黑帮成员们很快就作鸟兽散开,曾经的风云,一下子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就连黑帮老大JT,这个黑帮的CEO,在黑帮里搞企业管理的天才,也逐渐对黑帮生活失去了兴趣。看惯了江湖风云的人,结局往往是选择退出。JT也是如此,他在街头摆起了烧烤摊,做起了烤串生意。如果你有机会碰到他,可以一边吃着他烤的肉串儿,一边听听他给你说黑帮的故事。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美国芝加哥有个臭名昭著的罗伯特·泰勒家园,原本是个公共住房社区,但后来却发展为芝加哥黑帮的一大巢穴。作者为了研究美国黑人街区的贫困问题,深入黑帮的内部,还和黑帮老大交上了朋友。这让他在黑帮中混迹多年,目睹了黑帮控制下的街区中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实,包括如何与官方达成妥协、黑帮头目如何控制手下、如何经营自己的贩毒事业,此外还有黑帮社区居民五花八门的谋生技巧,以及帮派内讧和敌对帮派之间的枪击事件。
令人捧腹的是,后来作者凭借本书,顺利地评上了大学教授。而罗伯特·泰勒家园被市政府拆迁,当地黑帮也随之解体,而作者的朋友、那位黑帮老大最终也厌倦了黑帮的生活,转业为街头卖烧烤的小贩。
作者素德·文卡特斯,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平生极富冒险精神,专门研究美国的公共住房社区和贫穷问题,经常为《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以及《华盛顿邮报》撰文。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公共住房社区简直就是罪恶的集中营。
● 如果说黑帮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那么它的羊皮就是它安全有序的假象。
● 黑帮有仁义的一面,但不可否认,它也确实给社区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 黑帮老大就像其他行业里的老板一样管理着黑帮成员。
● 居民跟黑帮、跟犯罪团伙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区,建立了有模有样的地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