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About the Author
扎米亚金(1884-1937),俄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讽刺作家。十月革命前曾加入布尔什维克,但后来自动脱党。由于讥讽和批评文化政策,苏联政府大规模挞伐。
特约撰稿人Special Contributor
冬工厂,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毕业,自由撰稿者。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当没有“我”,只有“我们”的时候,世界会怎样?一共有两个乐园,人们有权作出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或者没有幸福的自由。非此即彼,没有别的可能。《我们》首开反乌托邦小说先河,写作风格直接影响了后来的《1984》,《美丽新世界》。乔治·奥威尔称其为“焚书时代的文学奇品”。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世上没有最大的数字。同理,亦没有最后的革命。
● 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然而这种个人意识,个人独立存在的感觉,就像感到眼睛里面有沙粒,或一个发炎的手指头,或一颗痛牙;当眼睛、手指头和牙齿是完好的时候,它们似乎并不存在。难道不是很清楚吗?意识到个人的存在就是一种疾病。
● 自由和犯罪是紧密不可分的,就像飞船的飞行和它的速度。飞船速度等于零,那它就不能飞。人的自由等于零,那么他就不会去犯罪。要使人不去犯罪,惟一的办法,就是把人从自由中解放出来。
● 愿望都是令人痛苦的,对吗?显而易见,当你没有任何愿望,连一点要求也没有的时候,你就是幸福的。我们直到现在还给幸福打正号,这是多大的错误,多么荒唐的偏见;应该给绝对幸福打上负号——神圣的负号!
● 古代有一种宗教叫做基督教。他们的上帝慈悲为怀,却把一切不顺从的人,都放在地狱之火里慢慢烧死。难道他不冷酷?你要明白,就是这位上帝,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颂,称他为仁慈的上帝。荒谬吗?不,相反,这恰恰证明了:对人类真正的的爱,必定是反人性的,真理的标志,就是真理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