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本书将教你如何更安全地进行股市投资
-
如果我说8分钟里赚3000万美元,一支小小的对冲基金就可以让一个拥有2.4亿人口的国家经济起死回生……您八成怀疑我胡说八道。但是,读完今天这本书《富可敌国:对冲基金和新精英的崛起》,您就不会这么想了。
对冲基金,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说过这个金融市场的后起之秀。在你的印象中,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是投资者对冲风险的好帮手,还是扰乱金融秩序的投机者呢?事实上,对冲基金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要么是它们如何在动荡不安的金融大战中捞到巨额财富,要么是对冲基金经理每年如何获得几亿美元计的丰厚奖金,要么是它们如何出其不意地冲击政府的政策和市场的防线。
要说对冲基金的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许多对冲基金在金融危机中成功避开风险;而另一方面,对冲基金也被认为是危机产生的主要导火索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虽然大家都知道对冲基金,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操作方式,这就让它显得无比神秘。
其实,对冲基金一向都不在金融市场的聚光灯下面,因为它们的成功恰恰是要找到金融市场上那些还没开发的商机。那些史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都是早早赶在对手之前就想出了新的投资点子。想知道秘密在哪里么?全在这本书里!它会培养你对金融市场的洞察力,让你知道怎样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来豪赌一把。读完这本书,你至少能明白下面几个问题:怎样做到在8分钟里赚到3000万美元?一支小小的对冲基金如何能让一个拥有2.4亿人口的国家经济起死回生?为什么和投资银行不一样,对冲基金不需要纳税人援助资金呢?
-
-
2.对冲基金在金融投资中采取混合性策略
-
对冲基金的大名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它究竟又是怎么操作的呢?这还得从对冲基金的诞生讲起。
1949年,艾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对冲基金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之后的几十年内发展成了一类重要的金融机构。到了今天,绝大多数的对冲基金都紧紧跟随着琼斯当初创立的模型,在股票市场中采用混合型的交易策略。
具体来说,对冲基金经理们跟其他投资者一样,会放长线钓大鱼,买空那些有前景有潜力的公司的股票,当公司市值增长时,他们就能从中获利。但是对冲基金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也会买那些行情不好,未来可能跌价的公司股票。这种做法也叫卖空,对冲基金经理们往往找那些不被市场看好的公司下手,先拆借公司股票并卖出,等到股价一下跌又马上把它买回来,也就是先卖后买。
这么说你可能很难理解,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假如你发现某个公司的股价被估高了,于是聪明的你就跟一个股票经纪人商量,让他暂时先借你50股,然后你转手按每股20块钱把股票卖出。这样一来,你手里就有了1000块,可是欠的50股怎么办呢?你很幸运,因为一个星期以后,那个公司的股票就跌到了10块钱1股,这个时候你只用500块就能买回50股,把它还给那个借了你股票的经纪人,那剩下的500块就归你了。
这就是对冲基金的一种典型的操作模式,这些对冲基金的经理们对市场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们知道怎样通过买空和卖空来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但是他们口袋里能用来投资的钱往往不多,所以能赚到的也很有限。这时,他们就会去寻找那些能借给他们的大金主,这样投资金额一下子就飚上去了,也就能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对冲基金赚大钱的秘诀就在这里。另外,虽然对冲基金经理投资用的是别人的钱,他们还是会从利润里抽成,作为自己的绩效费,这也能鼓励他们进行更好的投资。
-
-
3.对冲基金虽然带有赌博色彩,但更多时候可以规避风险
-
读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对冲基金跟打牌差不多,可是打牌还有赢有输,那这些对冲基金经理怎么就这么神通广大,知道哪些股票会涨,哪些股票会跌呢?他们怎么就能确保自己不会在一次判断失误的投资中满盘皆输呢?
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说明你很可能还是个外行。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没有人能完全预测一支股票的走势,也没有人能确定一次交易的结果。对冲基金也是一样,它并不是神一般的存在,也需要用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对不同股票的买空和卖空,来让投资始终保持多样,这样就能在动荡的市场里保住资产。
比如说,如果股票价格上涨,卖空会给你带来损失,但这小小的损失会被买空带来的利益所弥补。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下跌,卖空就能给你带来收益,还能弥补买空带来的损失。所以,无论市场怎么变动,这种买空和卖空相结合的方式能保证总的投资收益不受到太大的影响。
正是这样化险为夷的操作策略,让对冲基金大获成功。除此之外,对冲基金经理们往往都很小心谨慎,因为他们投资的不仅仅是客户的资金,自己的钱也搭在了里面,所以一旦投资失败,自己也有可能一贫如洗,这就促使他们在交易的时候三思而后行。
对冲基金能够规避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政府的帮助,因此风险不能太高。如果银行坏账堆积、濒临破产,政府会伸出援手,但是如果换做是对冲基金因为太多失败投资而陷入困境,政府根本就不会来扶一把。
好了,现在你应该已经对对冲基金操作策略的理论知识有了一点了解,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金融界精英们是怎么实际利用这些投资技巧,在市场波动中赚得盆满钵满。
-
-
4.第一个大规模投资并取得惊人成功的对冲基金公司——史范柏
-
在1949年艾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用他的对冲基金挖到第一桶金之后,这种投资方式受到了其他人的纷纷效仿。在这些早期对冲基金公司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史范柏了。
虽然公司的三个创始人,迈克尔·斯坦哈特、杰罗尔德·范恩和霍华德·伯科威茨基本上完全照搬了琼斯的模式,但他们却是第一个用这种方式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赚到的钱也就比以前谁都多了。他们的策略很简单:敢赌才会赢。不过,这个方法得以实现,还多亏了一项政策改变,上世纪70年代初股票市场变革之后,谁要是愿意一次性购买大量股票,就会得到很大的折扣优惠。
史范柏公司的三个创始人当中,斯坦哈特是主要的推动力,他就是极少数愿意豪赌的投资者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一些人说他的成功是由于生性好赌。不过他很幸运,在新的投资环境下迅速崛起了。给大家讲一个他比较光辉的事迹,他曾经买入一个破产铁路公司的70万股股票,然后又迅速卖出,在短短8分钟里就赚了100万美元,是不是让人难以置信呢!
你可能觉得,赌博靠的不就是运气嘛,想得美,这么巨大的收益只靠运气远远不够,还得有巧妙的投资策略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无数对冲基金公司因为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破产,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甚至在两年内没了三分之二的资产,要不是史范柏公司专业技术过硬,也不会在动荡的市场里独领风骚了。就这样,史范柏公司在混乱的金融市场转型中白手起家,还积累了大量资本。
-
-
5.商品公司用深层数据分析来预测市场波动
-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另一个对冲基金历史上的巨头——商品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他们对琼斯最初的投资模型进行了改进。它在多样化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深度分析来预测市场的变化和走向,进一步降低风险。
话说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赫尔穆特·魏玛本来就是科学家出身,因此他把老本行应用在金融领域一点也不奇怪。他和团队根据专家的见解,再加上对天气、生产等数据的分析,对可可豆、小麦和五花肉等商品期货进行投资。
虽然说这个思路本身是史无前例,但魏玛对它还是有点盲目信任了。在玉米枯萎病席卷美国大片农田的时候,他完全不顾外界专家的意见,毅然决然地相信公司里一名植物病理学家的分析,认为玉米价格会下跌。结果呢,玉米价格反而噌噌猛涨,可以想象,商品公司赔了很多钱。
故事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商品公司就这样玩儿完了,别着急,虽然在这次玉米枯萎病带来的投资机遇中,商品公司押错了宝,损失惨重,但凭借着复杂的数据分析,它很快就走出泥潭,重振雄风。后来,公司的交易员们放弃了对生产条件的分析,而把重点放在了对金融状况的分析上。同时,鉴于市场趋势往往取决于投资者的反应,商品公司也开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看看他们心里到底在想啥。
最后,他们终于总结出一个规律:投资者往往会在股票涨价时追买,这就推动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反之,当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就会抛售手里的股票,进一步加剧了下跌的趋势。这个道理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呢?商品公司就利用这种投资者心理,在股票有上涨苗头的时候就买入,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带动更多的投资者买进股票。
用这种滚雪球的方法,商品公司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公司的总资产就从100万美元飙升到了3000万美元。
-
-
6.活跃在货币领域的乔治·索罗斯
-
上面说的两家公司是早期对冲基金的代表,接下来,对冲基金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而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乔治·索罗斯在1973年创办的量子基金。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球货币市场似乎风平浪静的时候,已经成立了十年的量子基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人们认为经济正处于均衡状态,而美元也被认为是坚强的保护盾,不会受到投机买卖的冲击。其实,对当时的很多美国人来说,对美元的信任就是爱国的表现。他们相信,只有在国外市场对美国商品需求下降,而美国对国外商品需求上升的时候,美元才会受到冲击。当时的人觉得,这种情况就算天塌了也不会出现。人们信任美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就算投资者可以预测美元的价值,他们也不能对它怎么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乔治•索罗斯出场了。他颠覆了人们对货币的传统观念,认为货币并不是稳定的资产,而是和股票一样有涨有跌,因此他决定投资货币本身。1985年,索罗斯进行了第一笔大规模货币交易,看跌美元价格。他一边卖空美元,另一边买空另一种稳定的外币,这样就能在美元价格下跌之后把它们重新买回来。
尽管他的预测一开始看起来不怎么靠谱,但是到了1985年9月22日,美国、西德、日本和英国的财政部长共同决定美元贬值,也就宣告了索罗斯货币投资的成功。这次交易让索罗斯大赚了2.3亿美元,而这么巨额的收益仅仅是因为一次政治事件。在积累了大量资金之后,索罗斯手腕越来越硬,在接下来的投资中甚至能自己操控货币汇率升降,上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量子基金影响汇率带来的严重后果。
-
-
7.泰格基金公司开发了挑选蓝筹股的方法
-
还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对冲基金公司,也诞生在1980年,那就是由朱利安·哈特·罗伯森创立的泰格基金。
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股票市场能帮助你了解哪些股票更能升值。不过,在泰格公司刚起步的时候,那个年代的很多对冲基金交易员对股票并不关心,当时的大多数金融机构也觉得股票市场没什么用。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斯坦哈特靠的是投钱多,商品公司用的是复杂的公式分析,索罗斯则利用政治事件进行投机,那泰格基金又赢在哪里呢?
在泰格公司之前,没有谁是只凭挑选优质股就能玩对冲的,而泰格基金就在这方面独树一帜。对于一支股票,罗伯森和他的小团队会分析所有和股票价格相关的各种信息,从公司的前景到可以用来买股票的货币和商品等等。有了这些信息,泰格基金瞄准了那些股票价格不准的公司,如果股价被高估就进行卖空,反之就买空。
这样的投资策略给泰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1985年这一年,泰格确定阿维阿尔公司的股票被低估了,它是一家给航空航天器提供零部件的铝合金公司。于是,泰格基金以每股12.5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阿维阿尔的股份,后来又以25美元一股的双倍价格卖出。另外,泰格基金还用每股9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帝国航线公司的所有股份,并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卖出。据说在那年,老板罗伯森给投资人写信的时候,除了大夸公司的成就,还开玩笑说,要是不想老婆拿着他们的银行卡去买买买,就最好不要让她们看到这封信。
-
-
8.法拉隆基金公司让交易员对投资损失负责
-
另一个在对冲基金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我们不得不说,那就是汤姆·斯泰尔在1985年建立的法拉隆。
那法拉隆对对冲基金的贡献又在哪儿呢?它让交易员对自己负责的投资损失负责。在法拉隆基金出现以前,交易员们赚钱的动力主要来自绩效费,不过这种制度可能会给公司的总利润带来消极影响。为什么呢?我们一开始说过,对冲基金公司会把一部分投资收益发给交易员作为奖励,让他们更努力,给公司揽更多的钱。但是这种奖励机制也有不利的一面,因为站得高摔得狠,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同时,交易员们工资多少只跟投资收益有关,出了损失也不用负责,因此为了让自己大赚一笔,就更有可能不顾一切铤而走险。
大多数情况下,对冲基金公司交易的原则是“要么我赚,要么你亏”,听出来什么意思了么?就是反正都是赚。也就是说公司有盈利的时候,交易员会抽取很大一部分利润作为绩效费,而亏损的时候他们却可以两手一甩,不用负任何责任。但是法拉隆公司觉得这样没道理,有风险应该平摊,所以交易员们在投资出现损失的时候,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斯泰尔的基金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第一支“事件主导”的对冲基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们专门分析各种特殊事件对股票估值的影响,例如公司接管、并购和破产等。然而,法拉隆公司成功的秘诀跟这些经济策略没有一点关系,而是因为公司强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斯泰尔坚持让员工把钱投资到基金里,这样一来,如果他们投资失误,就也会觉得心疼,这就保证了交易员在冒险时三思而后行。这种做法给法拉隆带来了好名声,到了1990年,甚至连耶鲁大学也成了他们的客户,而在那之前不久,耶鲁还说过对对冲基金没有一丁点的兴趣。
看完上面几个例子,你应该领教了对冲基金的神奇本领,它能在很短时间里创造巨大的财富。有了钱就有了权,对冲基金也因此在政治界有了影响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
-
9.全球危机爆发时,对冲基金可以是救世主,也可以是掘墓人
-
在今天的美国,想要进入政坛很简单,你不一定非要当政治家,只要影响力够大就行。而要获得这样的影响力,对于大多数对冲基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为什么对冲基金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那是因为对冲基金资金多、投资快,财大气粗,这种能力甚至可以破坏一个国家的经济。这种事就发生在了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欧洲,当柏林墙被推到之后,整个欧洲政坛动荡,各国的货币也因此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其中,英镑尤其悲剧,一度在汇率表上垫底。
欧洲的不幸处境却给乔治·索罗斯创造了机会,他马上大量卖空英镑,这就让英镑的贬值更加严重。之后,英国为了保护他们的货币安全,让英格兰银行投入了270亿美元,但是这么做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让索罗斯大赚了10亿美元。
不过,对冲基金并不总是让经济崩溃的捣蛋鬼,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挽救经济。由于对冲基金规模很大,所以它投资的手可以伸得很长,能吸引全世界的注意。有时候还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拉动整个经济。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们来看看上世纪90年代后期独裁者下台之后的印度尼西亚。当时,印尼最大的银行,亚洲中央银行正徘徊在破产的边缘。不久之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结果,印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似乎成了国外投资者最排斥的地方。但别人眼里的废物,在对冲基金眼里可能就是块宝。2002年,法拉隆收购了亚洲中央银行。不到五年,法拉隆不但成功让银行的股票价值涨了5倍多,还起了带头作用,吸引了其他人纷纷来印尼投资,从而挽救了这个拥有2.4亿人口国家的经济。
-
-
10.对冲基金永远也不会达到“大而不倒”的地步
-
就像我们刚刚说的那样,对冲基金对各国政府和全球经济都有潜在的巨大威胁,那么你可能会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允许它继续存在呢?
首先别忘了,不仅仅是对冲基金,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有一定风险。另一方面,就像人有好坏一样,对冲基金公司也有的善良有的奸诈,因此在评价对冲基金领域的时候,不能以偏概全。
再说了,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对冲基金涉及金融欺诈和滥用的情况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事实上,从2007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到,金融机构普遍不安全,而目前也没有足够的规章制度来提高它们的安全性。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看,对冲基金的主要优点在于它们绝对不会发展到“大而不倒”的地步,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效率低的对冲基金随时会被激烈的市场淘汰,让资源迅速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虽然对冲基金很强大,对经济能产生深远影响,但试问哪个主要的金融机构没有这个本事呢?不过和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不同,对冲基金的倒闭并不会给整个经济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如果你不信,我们就再回到2007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例子,这期间各国政府为了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不得不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济各大投资银行。相反,2000年到2009年间,有超过5000家大大小小的对冲基金公司破产关门,但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收到来自政府的纳税人援助。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整个银行系统是一张互相联系的大网,假如一家银行倒闭,其他很多银行也会跟着遭殃。但是对冲基金并不是这样,它们之间很少有资金往来,因为它们的关注点基本只有投资。
因此,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对冲基金可能对经济造成的危害,但还是要承认它们也可能对经济起到稳定作用。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你应该对对冲基金有了更多的了解,它的运作主要结合了四种策略,那就是买空、卖空、提高杠杆和绩效激励。虽然对冲基金可以对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它还是要比投资银行安全得多。
对冲基金的操作方式里,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可以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理财上。最重要的就是投资多样化,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而分散风险。另外,要尽可能收集信息,分析金融市场的变化,主动寻找投资机遇。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合来对冲投资风险,比如选择一些来钱快的股票进行短线投资,而对有潜力的股票进行长线投资等。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你听说过对冲基金吗?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过一点,有些人可能还买过对冲基金。但是你了解它背后的操作方式吗?神秘的对冲基金到底是怎么样对金融市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呢?《富可敌国》这本书就从对冲基金的发展历史讲起,带你看看它发展壮大的过程,让你了解它常见的操作方式,还等给你自己的投资提供很好的参考。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对不同股票的买空和卖空,来让投资始终保持多样,这样就能在动荡的市场里保住资产。
● 在积累了大量资金之后,索罗斯手腕越来越硬,在接下来的投资中甚至能自己操控货币汇率升降,上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量子基金影响汇率带来的严重后果。
● 法拉隆公司觉得有风险应该平摊,所以交易员们在投资出现损失的时候,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 对冲基金资金多、投资快,财大气粗,这种能力甚至可以破坏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过,它并不总是让经济崩溃的捣蛋鬼,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挽救经济。
● 和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不同,对冲基金的倒闭并不会给整个经济带来灾难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