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最厉害、伤亡最惨重、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而发起这场战争的人,则是一个全球闻名、恶名昭著的人,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的崛起并不是偶然,从他的个人,到他建立的纳粹德国,都是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社会矛盾、经济困局的综合体。希特勒疯狂地利用德国人的自尊心和民族主义情绪,发动了征服世界的战争,妄想建立一个延续千秋万代的“第三帝国”,但这个帝国只存在了12年零4个月就宣告覆灭,而希特勒也自杀身亡。
本书作者威廉·夏伊勒,美国著名驻外记者、新闻分析员与世界现代史学家,著有《柏林日记》《第三帝国的兴亡》《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名作。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辅之以缴获的大量纳粹一手资料,以十年心血铸成本书,成为论述纳粹德国最具权威、最杰出的作品。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他在讲话的时候,虽然有时很蛮横无理,但奇怪的是,他仿佛是站在被告的立场上在为自己辩护;而且我当时一面听一面觉得,他的演说从头至尾都有一种奇怪的紧张感觉,仿佛他在自己所造成的这种进退维谷的困境中也有点张惶失措,甚至有点慌乱了。
● “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第一名军人。我又穿上了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取得最后胜利以前我决不脱下这身衣服,要不然就以身殉国。”从最后下场来看,这一次他总算是说话算数的。
● 那些德国将领们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的时候,一致认为波兰战役期间西方国家没有在西线发动进攻,是错过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 希特勒和斯大林相互电贺圣诞节。希特勒的贺电是:祝您个人幸福,祝友好的苏联各族人民繁荣富强。斯大林的复电是:德苏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有一切理由万古长青。
● 到丹麦人吃完一顿饱饱的早餐之后,一切都已结束了。国王听从了政府的劝告,不顾普莱奥尔将军的相反意见,还是投降了,并且下令停止任何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