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会救哪个?
-
不知道你有没有被这样一些混账问题刁难过,什么“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个?”救女友不救妈,就是不孝;救妈不救女友,就是不爱自己的女朋友。
这个问题把大家都练成了段子手,各种神回复层出不穷。有人说,我妈会游泳,她不仅没事儿,还会救你!有人说,我不会游泳,这没法回答啊!还有人说,我妈就知道你会问这个问题,她上周就学会游泳啦!
所以说段子手的力量是无穷的啊!要说呢,这个混账的天杀的问题,如果往深处想啊,真的会引发一个很深刻的哲学讨论呢!今天咱们节目的主题,当然不是你妈和你女朋友掉进水里救先哪个,但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这就是著名的“电车难题”。书名叫《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
看到这书名我就够火了,作者是跟跟胖子有仇吗?人家胖已经够可怜了,为什么你还一定要干掉他呢?
不不不,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伦理学加哲学问题,在这个问题里,胖子是一个很关键的、能够决定一群人生死的存在!想知道胖子究竟是怎么决定一群人生死的吗?
-
-
2.如果你是丘吉尔,你会牺牲少数人来拯救大多数人吗?
-
1944年6月13日凌晨,伦敦南边的一块菜地突然发生了爆炸,漫天都是青菜萝卜,原来是被一枚导弹击中了。这枚导弹是德国发射的,威力也很大,能把好几个建筑给推平了。但问题来了,奇了怪啊,既然是打仗,导弹应该瞄准伦敦市中心或者政府办公楼才对呀?怎么就飞到菜地里去了呢?
原来啊,导弹瞄准的目标,的的确确是伦敦的心脏,只是当时的导弹技术嘛,还是比较落后的,很多导弹都偏了十几二十公里,所以大部分都落在伦敦城南边了。不过还好,纳粹对此毫不知情!
但如果纳粹稍微调整调整导弹的轨道呢?那伦敦不就要被炸得灰飞烟灭吗!这时,有一项计划可以拯救伦敦人的生命,没错,就是伪造消息,忽悠忽悠德国人,让他们相信那些导弹全部击中了目标。这样一来,德国就不会改变导弹的轨道,而人口密集的伦敦市中心将会逃过一劫。怎么样!这主意不错吧!
但你得想想,伦敦南边可不只有菜地,那里也住着活生生的人啊!而且这批导弹不只是炸到了菜地,也炸到了伦敦南部的几个村子呐,可死了不少人呢。我们总得替伦敦南部的平民们想一想吧?那里好歹也有几万人呐!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杀人放火没招谁惹谁的,凭什么就活该被推出去当靶子打啊?
丘吉尔在这件事中演了一回上帝的角色,只要他挥一挥手,便能决定成千上万人的生死。只用牺牲一小部分人,就能拯救大部分人的生命!如果不这样做,伦敦城随时可能遭殃!但那些将要被牺牲的可怜人凭什么要无辜受害呢?难道生命就是用加减法来计算的?估计当时的丘吉尔,也深陷这样的道德困境里彻夜难眠吧!
最终丘吉尔选择了牺牲少数人来换取多数人的安全。伦敦城是保住了,但也就是短短几个月,德国人的导弹就造成了英国数万人的死伤……
丘吉尔的困境同一个著名的哲学谜题十分相近,那就是我开头提到的电车难题。那电车难题究竟是啥?别急!我们下回分解。
-
-
3.一命换五命还是袖手旁观?正义与邪恶只有一线之隔
-
想象一下,你站在铁道边,看见一辆失控的电车正在向前狂奔,司机惊恐的大喊大叫!哎呀!这电车的刹车失灵了,这还不算,糟糕的是前面有五个人被绑在了铁轨上,真不知道是哪个恶棍干的!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这五个人就要被电车给压死了!
这时你焦急地东张西望,突然惊喜地发现,嘿!你身边有一个开关,只要扳扳开关就能让电车转向另一条铁轨。这人命要紧啊,你正准备行动,哎!不妙!另一条铁轨上也绑着一个人。你要是把电车转到那条铁轨上,那个人也就要被压死了!
这可让你为难死了吧!说起来,这六个人都与你非亲非故,既没有明星,也没有罪犯,他们都是完全无辜的普通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用一条命换五条命?还是袖手旁观?
别急着回答,我们再到一个医院看看。这个医院的急救药不够了,有一个病人需要全部的急救药才能活命,但这时候还有五个病人,他们的病情较轻,只需要五分之一的急救药就能救活一个人。为了救这五人,放弃那一人的生命你觉得可行么?
这还不够残酷?好!咱们再来一个,同样是五个患者,他们都需要器官移植才能活命,有两个需要肾脏,两个需要肺,一个需要心脏。他们必须在今天之内得到器官,否则都会死亡。但一天之内去哪儿搞那么多器官来呢?嘿!巧了!一个健壮的青年恰好来做年度体检,血型匹配,器官健康。那么要不要把这个青年杀了,用一个人的器官来救五个人呢?
对于这三个问题,可能您会觉得,一二还勉强算是可行的,而第三个提议简直是惨无人道,根本不可能接受!这些模拟思想实验的结果令人不安,大多数人往往能够凭直觉迅速做出决定,但如果要谈到道德问题,这……没法解释啊!
是的,有些时候,我们不可能拯救所有的人。电车难题就是意图检验我们的道德直觉,捕捉我们道德观中最为基本的矛盾。这个电车难题确实是难!到最后就成了电车学!而这场“1V5”的大战究竟战况如何?我们先来听听电车学的开创者——菲利帕·福特怎么说!
-
-
4.身世显赫还是牛津学霸?姑娘!多谢你为“道德困境”指点迷津!
-
菲利帕·福特是何方神圣?说起来这姑娘可算是个官二代了,父亲不仅是英国贵族,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当然母亲也不简单,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女儿!羡慕吧?但我们这位贵族小姐的生活呀,可不是什么舞会和下午茶,她可算是个学霸呢,在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哲学和经济学,并最终留校任教,成了一名哲学教授。当然,最重要的是,她是“电车学”的开创者。
福特对于电车难题给出了两套解决方案。一号方案叫DDE。那什么是DDE呢?福特对DDE的解释为:“一个结果是人们可以预见到的其自发行为的结果,另一个结果是严格意义上的故意”。这话说的可真是绕死人啊,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回到电车问题上来。你实在不忍心看见五个人就这样死掉,于是扳动了开关。你明明知道另一条轨道上的那个人会死,但杀死他是你的目的么?当然不是。这与故意杀人不同,你并不是想要害死他,而只是需要那条轨道来救五个人。
但是器官移植那个呢?我们可真的是要杀死那个无辜的小伙,取走他的器官,很明显就是故意杀人嘛!如果火车轨道上的那个人侥幸逃脱,我们一定会很开心的,而不是追在他屁股后面不把他打死不罢休。但医院的那个小伙要是打算逃跑的话,我们会抡起刀子,大喊:“喂!你别跑啊,我需要砍死你去救人啊!”
另外,福特还提出了二号方案:我们既有消极的义务,也有积极的义务。消极的义务是不伤害他人,积极的义务则是帮助他人。在电车难题中,既然我们拦不住狂奔的电车,我们要么杀死一个人,要么杀死五个人,显然看上去死一个人比死五个人更可取。但医院那个例子呢,我们不仅有拯救五个病人的积极义务,还有不伤害那个小伙的消极义务,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相冲突,所以我们的道德直觉才会高呼:“什么!你要是这样做,你真的就是杀人犯了!”
说了那么多,你有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咦,这本书的名字不是叫《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怎么连胖子的影儿都没见着?”哈哈,本书的主角“胖子”马上就要登场啦!
-
-
5.你会杀死这个胖子么?你应该杀死这个胖子么?
-
好啦,我们的主角胖子来啦!请相信我,我绝对没有歧视胖子的意思!我只是需要他有足够重的体重,重到可以让一列电车停下来而已!当然,你还是觉得胖子可怜,要换成一个力气很大的“大块头”,或是一个背着沉重书包的人都随意!
现在我来跟您说说这个胖子的故事。这回呀,你站在了铁轨上方的天桥上,看到电车沿着轨道呼啸而来,电车前方有五个人被绑在铁轨上。这五个人能获救么?当然,没有道德哲学家救不了的人,只不过他们狡猾狡猾的,喜欢做些奇葩的安排。就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候,有一个大胖子正从你身边经过,如果你把他推下去,他会跌在电车轨道上。以他的体重和大块头,让列车停下来绝对没问题,只不过这样做会要了胖子的命,但那五个人却会获救。
你会杀死这个胖子么?你应该杀死这个胖子么?
当然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你来做一回大英雄,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可惜,天不遂人愿,你没有那么胖,跳下去不但不能让列车停下来,还要搭上那五个人的命。胖子和医院里面那个健康的小伙很相似,你需要杀死他,来拯救另外五个人的性命。
我猜你的答案也会很干脆:你要我去杀人?拉倒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道德直觉呢?有个叫汤姆逊的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了权利观点。把胖子推下去侵犯了他的权利,但扳动开关把电车转向,并没有侵犯任何人的权利。而我们的大小姐福特说这叫威胁观点,福特认为在电车问题上人们只是改变了既存威胁,而把胖子推下去则产生了新的威胁。不愧是贵族,说起话来就是有点拗口吧?不过两个人的观点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这一理论听起来好像挺合理的,等一下!别急着点头,环形轨道一出世,你就又该啪啪啪打脸咯!
-
-
6.环形轨道横空出世,“胖子”问题更加扑朔迷离!
-
前面要您把胖子推下去可已经够折磨您了吧?这还没完呢,道德哲学家这帮坏蛋又抓来了一个可怜的胖子,把他绑在了铁轨上。问题来了,这是一条该死的环轨。
电车正朝着这五个人驶来,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话,这五个人会被电车撞死。你也可以把电车引上一条环轨的另一边,一个胖子被绑在上面,他的重量足以让电车停下来。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话,列车会沿着铁路继续往前开,那五个人自然就难逃一劫咯。
既然之前我们认为改变电车方向是允许的,所以现在,我们也可以杀死这个胖子咯?不对呀!不是说好了故意杀人是错误的么!在环轨情景中,我们不仅仅预见到了胖子的死亡,而且我们需要胖子的死亡,说得再严重一点,我们计划了他的死亡。
当我们在胖子的迷雾里摸不清方向的时候,一个叫安斯克姆的学者举着“意图”的小红旗来给我们领路啦!人类的意图是一个包含在层层复杂性之内的概念,而安斯克姆写了一本书就叫《意图》,在这本书里,她试图把复杂性一层层去掉。安斯克姆说,不要问为什么,你为什么推胖子?你为什么扳动开关?打住!你应该考虑的是这一行为对你有什么意义。是的,我只想救人而不是杀人!
想一下,当我们把电车转向时,我们并不是看那个胖子不顺眼,非要了他的命不可!如果胖子皮糙肉厚,被列车撞了还没死,爬起来怕一拍屁股大摇大摆地就走了,我们肯定不会追上去再用棍子把他打死。我们只想让这个胖子挡住列车,而不是真心希望他丧命。
当然啦,意图说实在有一点站不住脚,正如福特大小姐指出的,被列车撞到就等于是被判了死刑,你非让我区分撞人和杀人有什么不同?逗我呢!
-
-
7.数字才是王道,既然五比一大,还犹豫什么呢?杀!
-
前面的问题恐怕已经够您喝一壶了,有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有!让我们有请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英国大哲学家边沁来为我们作答!
边沁会说,这个问题还不简单?你们说我是功利主义哲学家,不假!我说一句非常功利主义的话给你们听听:“最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就是对错的准则。”听了那么多绕死人不偿命的理论,哈哈,终于来了一个简单易懂的!按照边沁的意思,只要你识数,知道5比1大,结了呗,扳动开关也好,推下胖子也好,甚至杀死那个健康的年轻人也好,统统都没有错!忘了你的道德直觉吧,为了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那胖子就该死!
边沁将功利主义视为一种科学,认为判断一种行为正确与否,关键是看它产生了多少快乐和避免了多少痛苦。换句话说,如果吃东西能带来快乐,那么您吃米饭、吃牛肉、吃大象甚至吃鼻涕虫都没有问题!边沁这种功利主义的狂热信徒,虽然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车,但想必在电车问题上他可不会有半秒钟的犹豫。管你是不是故意的,杀了人又如何?数字才是王道,杀死一个人就是比死五个人更划算。
当然也不是所有功利主义者都支持“杀死胖子”,还有一种人叫“双层功利主义者”,他们其实很坏,还有自己的小心思。英国人理查德·黑尔是与福特大小姐同时代的一位双层功利主义者,我们来看看黑尔是怎么做的。
想象一下,这一天,黑尔站在天桥上,目睹一列电车正朝着五个人呼啸而来,这时一个倒霉的胖子路过他的身边。他会立马把胖子推下去么?不会!他会环顾四周,看看有没有人发现。如果没人发现的话,他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胖子推下去!
在另一边的医院,还是黑尔,他会杀死那个健康的年轻人么?不会!在黑尔看来,杀一人救五人虽然很划算,但医院里都是人啊,他怕啊!你想想,如果有一天你去医院探望病人,就可能会被医生切掉器官的话,这世界不得乱套呀!
所以,双层功利主义认为,只要你的行为没人发现,并且不会引发社会不安,那么还犹豫什么?赶紧杀死那个胖子来救人吧!
-
-
8.哲学还在皱眉头的问题,咱们一起来看看神经学是怎么说的!
-
我们还是来看一个例子。盖奇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包工头,但是他很倒霉,一次爆炸让一根铁棍从他的腮部穿入,捅破了他的大脑前部,从他的头顶穿了出来。天呐!这么血腥的画面简直不敢想啊!然而神奇的事情出现了,盖奇不仅没死,而且在几个月之后就活蹦乱跳的,完全康复了。
这是医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奇迹,也成为神经学进入电车学的敲门砖。怎么回事呢?原来盖奇虽然身体康复了,但性格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之前负责又自律,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小伙,但现在盖奇不仅容易冲动,而且喜怒无常,到处打架闹事。这根铁棒没有夺走他的命,却夺走了他的好脾气?神经学家发现,盖奇虽然有意识活动,但他却丧失了感觉。
这一重大发现给了哲学家格林当头一棒。对呀!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应该杀死那个胖子,但认为救五个人比救一个人更好呢?因为感觉和想法是不同滴!
格林接受过哲学和心理学教育,又懂神经学,说起来真是个跨科天才,他也是将神经学引入电车难题的第一人。格林将电车难题描述为一场大脑中负责计算的部分和负责情感的部分之间的激烈较量。当我们面临要不要把胖子推下桥的困惑时,大脑中负责情感的组织飞速运转,杀死胖子的想法会触发大脑中的情感警报:“不行!那是错的!”但在电车的情境中,那个虚拟警报器没有工作,我们会默认使用功利主义的算式。这等式一点也不复杂,5个人和1个人哪个划算,连小孩子都知道!
说实话,和哲学那些艰涩难懂的理论比起来,神经学的解释倒是干脆。道德直觉的差异从何而来?就是大脑组织的分工不同呀!
-
-
9.“花心大萝卜”竟然有药可医?道德大药房红红火火地开张咯!
-
问问您,谈恋爱最怕碰见什么?女孩子八成会回答:当然是花心大萝卜!这些满嘴甜言蜜语、处处留情的人最讨厌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花心大萝卜的死对头,自然界中的一种神奇动物——平原田鼠。这平原田鼠,说起来可谓是专一的典范。雌性田鼠和雄性田鼠一旦确定了配偶关系,在它们短暂的生命中会始终会保持着幸福的结合和对性的忠贞。
区区一只田鼠怎么会有专一这么高级的属性呢?哈哈,现在是“走近科学”时间。据了解呀,当平原田鼠交配时,会分泌一种叫做抗利尿激素的物质,回应抗利尿激素的细胞位于大脑的快感区域。这一点与人类十分相似,抗利尿激素吸收程度的差异与每个人对婚姻的忠贞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么看来,嘿!那些专一的情种也没什么了不起嘛,不过是他们的细胞吸收能力好一点而已!当然啦,那些花花公子们也可以找借口啦,我不是故意的花心的,谁让我细胞的吸收能力差呢!
想象一下,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结婚前会拉着伴侣进行激素测试,看看他们细胞吸收的能力怎么样,如果谁吸收能力差,就可以使用基因疗法来处理一下嘛。哈哈,到了那一天,花心大萝卜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咯!会有姑娘拿着一颗促进抗利尿激素吸收的药丸,放到你嘴边,“来,亲爱的,吃了它!”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离婚率也会下降啦!社会也会和谐啦!
其实用化学物质改变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早已不再是科幻小说的专利。比如电车的那个情景,通过给实验参与者服用药物,就可以观察到药物对人们道德信念的影响。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改变人体内血清素的含量,比如增加人体内的血清素水平,就会让人们更不倾向于功利主义,进而就更不愿意把胖子推下去了。
说不定有一天,什么自私啦贪婪啦都是些小病,去医院挂个号拿个药就能治了呢!而电车学这样复杂的大难题呀,也不过是一粒药丸的事儿!哎呀,如果真的这样下去,没准哲学家就要失业啦!
好啦,这本充满了伦理学、哲学、神经学等等等等曲折的、复杂的、难以抉择的《你会杀死那个胖子吗?》就为您分享到这里。是不是很有意思?不知道您面对电车难题时会是怎么想的?您会不会杀死那个胖子呢?您期待那个一颗药解决所有难题的日子不?欢迎您跟我们分享您的想法,请在我们的留言板留言哦!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中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哲学家与社会学家透过这个问题的思辨来探讨进退两难的道德问题。本书即从这一问题出发,不断追问,把电车难题研究者们的理论学说一一列出,所涉及的领域包含哲学、心理学和神经学等等。
作者戴维·埃德蒙兹,哲学博士,英国畅销书作家,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BBC纪录片配音员。著有《维特根斯坦的扑克》《卢梭的狗》《鲍比·菲舍尔走向战争》等作品。同时,他还是畅销杂志《哲学迷》的创始人之一。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曾经取人性命怎能没有罪恶?——圣奥古斯丁
● 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谜题本身是自然的,构成简单,只是由于观念的混乱才成为谜题。哲学的目的是“告诉苍蝇如何飞出瓶子”。
● 在人性扭曲的木材中,从没有正直的事物。——伊曼努尔·康德
● 我们无法从绝对客观的角度审视道德,个人的幸福不该被打散、溶解到一大锅被称为“大众幸福”的汤中。
● 拒绝为了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一个人的利益的道德原则的存在为每个个体提供了一种道德空间,一个不允许他人侵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