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本书有什么看点?
-
如果现在有人跟你说,年轻人啊,你都工作了,要好好为退休后的生活考虑啦!听到这话,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嗯,你很可能甩他一个白眼,心想说:“天啦,等退休还得四十年呢,我干嘛现在就要为老年生活做打算!发了工资,难道不是买买买么!”
先别激动,先别激动。其实对于今天的80后和90后来说,等你们退休之后,你们就会发现,仅仅依靠养老金维持生活是很困难的。想要拥有一个舒适安详的晚年,必须从现在开始行动啊。哎,你可能又会问了,“为什么啊?”
好吧,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一本专门教年轻人理财的书,名字叫《年轻人的理财之道》。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会知道:为什么你要在年轻的时候,就要为老年生活操心;你怎样才能把1万美元变成470万美元;为什么在投资时切忌随大流。别走开,年轻人学着点,干货就在后面。
-
-
2.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别想着老了靠退休金
-
你是不是觉得,年轻人之所以没必要为了老年生活而操心,是因为有退休金?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个期望可能会落空,你又会怎么做呢?
我不是在危言耸听。当下美国的老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需要支付的退休金数额也越来越庞大,这就给政府带来了与日俱增的财政压力。至于中国的情况,在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看来,中国的老龄化拥有两个世界第一:一是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二是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也就是说,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老化得像中国这么迅速。
1900年,人均期望寿命仅仅只有47岁,而一百多年后的2013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了79岁,几乎翻了一番。这组数字意味着,今天的退休人口比之前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还要多。
为了使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跟得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政府不得不支付更多的费用。美国政府的医疗保险支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从1966年政府开始实施医保制度之后,该项支出就以每年11%的高速度增长。不幸的是,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在短期内并不会消退。为什么?因为在二战后出生的大量人口,如今恰好面临退休。
因为医疗和养老保险方面的财政支出会不可避免地扩大,所以未来的政府还会不会继续提供退休金,谁也不好说。要知道,我们的政府和其他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一样的,如果面临持续的财政赤字而不能保持收支平衡,那么政府就有破产的风险。更确切地说,政府就需要收更多的税来支撑巨大的社会福利支出。
尽管这种情况现在还没发生,但是根据一个最近的研究估算,未来75年,计划福利支出和政府所能收上来的税收之间,至少存在9.6万亿美元的缺口。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意味着,虽然年轻一代现在在交税来供养老龄人口,可是等他们自己退休之后,可能就不能享受这种福利了。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很可能在退休后,不仅失去了工作收入,还会失去了政府的经济援助。说到底,得自己养活自己啊。
-
-
3.把钱存到银行不是最佳方式,投资才是理财王道
-
很多人相信存钱是为未来做准备的最佳方式。真的是这样么?告诉你,事实并非如此。其实,银行储蓄的利率通常低于通货膨胀率,也就是物价上涨的幅度。这就意味着,你的存款,就购买力而言不仅没有增值,反而贬值了。
那么,钱不放在银行里,还可以放在哪里呢?作者认为,你应该把钱投放到股票市场中去,而且越早越好。越早进行投资,“钱生钱”的时间就越长,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这种由投资时间带来的潜在额外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比如说,如果你从22岁开始每年定期投资1万美元,年回报率是7%,那么在你65岁时,你将获得470万美元。而如果你到了40岁才开始投资,那么最终只能获得100万美元,收益几乎相差了五倍!
尽管早投资的好处非常明显,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这么做。当然啦,除了现在的年轻人手头根本没什么钱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刚刚步入成年的他们留下了阴影,在那次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股市大跌中,无数股民倾家荡产。
正因如此,年轻人比他们的父辈更厌恶风险。2014年曾有一个对风险的调查发现,仅有28%的年轻人把钱投入股票市场,而其他时代的人们进行股市投资的比例则高得多,约为46%。
-
-
4.你应该投资于全球股票市场
-
如果你已经决定了要开始投资于股票市场,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迈出第一步,怎么办呢?本书作者就说了,如果要问投资的第一指导原则的话,他认为毫无疑问是对世界各地的公司进行投资。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投给某一个国家的一些公司。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投资策略风险很高,因为一旦那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发生波动,那么你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拿日本最著名的股票市场指数——日经指数来说,它在1989年上涨了30%,让无数投资人大赚了一笔。然而这种由经济泡沫推动的虚假繁荣注定只是昙花一现,仅仅两年之后,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这对于日本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个灾难,1989年日经投资者的资产价值仅相当于2013年价值的一半。
所以说嘛,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很危险的。绝大多数被市场泡沫欺骗的投资者,结局都很惨,倾家荡产之后,不得不退出股市。
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觉得自己挺明智的,因为他们买的是他们所“了解”的公司的股票。比如说,在2010年,美国投资者把72%的财产放在美国股票市场中,并且他们更倾向于投资那些相对熟悉的公司,比如汉堡王和通用汽车等。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如果你真的想投资成功,你应该把你的投资眼光放到一个更大更多样的平台上。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安全区域”,而缺少全球性的视野的话,当某个公司或某个国家经济一崩溃,你的钱不也就打了水漂么?
多样化的投资,不仅更加安全,而且也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因为全球货币汇率是在不断变动的。比如说你现在投资了韩国的三星公司,如果韩币对美元升值了6%,那么你投入的资产价值同样上涨了6%。换句话说,当你购买股票时,你不仅在投资那家公司,同时也在投资那家公司所在国家的货币。
-
-
5.如果你想使收益最大化,你应该进行逆向投资
-
你说你正在做投资,准备为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奋斗了。嗯!非常好!那你有自己的投资策略体系么?额,估计很多人都在想,投资策略体系是什么鬼,我都是听专家的啊。
是啊,确实很多人完全按照所谓的“专家建议”来决定怎么投资。通常这些投资专家会推荐一种被称为“行业领导者策略”的投资方式,也就是让投资者在购买股票时,选择那些特定市场指数表现优秀的公司。事实上,这类投资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跟随整体股票市场的走势。比如标准普尔500指数计算的基础,就是市场上进行买卖操作规模最大的客户的数据。
如果你要采用这种策略,你可以投资指数基金,这个基金汇总了最大的500家公司的股票信息,体现了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因为指数基金是根据现有数据计算得到的,并不需要很多的人力来保证它的有效运行,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又廉价又安全的选择,非常具有吸引力。
但是如果你希望投资能带来最大的回报,那么你就不应该采取这种随大流的策略。相反,你应该进行逆向投资。这是因为,尽管市场指数基金能带来不错的回报,但它始终不能跑赢市场,特别是当它致力于和市场回报率保持一致的时候。
当然,选择逆向投资策略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大公司在达到鼎盛时,往往会表现疲软。比如苹果、英特尔等主要美国公司在市值冲破4000亿美元大关之后,随即呈现负的年化回报率。因此,对这些大公司进行投资可能并不是盈利空间最大的选择。
与其采用“行业领导者策略”,不如去试着采用“行业低价策略”,也就是买那些最便宜的股票,来最大化你的投资回报。诶,乍一听,这好像很不理性啊。但事实表明,它的长期表现往往比采用“行业领导者策略”更好。比如拉塞尔3000就是一种采用“低价策略”的指数基金,而从1979年至今,它的回报率要比标准普尔500高出1100%。
-
-
6.选择一个复合了多种选择标准的投资策略
-
正如我们已经知道了的那样,不随大流是最好的投资方式。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个原则进行更细致的考察。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年轻人能在未来有个美好的晚年生活,所以,最理想的投资策略应该是购买有前景的公司的便宜股票,我们可以给这个投资方式取个名字,叫“青年养老投资策略”。
为什么这是最好的策略呢?通过购买一个相对便宜的股票,你才可以获得更多的股票份额,并且使未来的回报得到最大化。
但也别看到某只股票的价格低就买,要知道,你真正寻找的是一个“物美价廉”的股票。当你决定要购买股票时,你需要确保这家公司有良好的发展价值,因为只有这样,股票的价格在未来才可能上涨。
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来评估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呢?首先,你可以找到公司年报,看看它赚了多少钱,你也可以关注一下这家公司吸引了多少的现金量,不过要注意的是,有时候公司报告的利润实际上来自于债务或者贷款,因此需要对信息进行一定的甄别和判断。
然后,为了寻找最合算的股票,你可以把公司的股票价格和它的现金流进行比较,这个比值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公司的股票是否被低估。最后,你可以圈定几个股票价格低廉,而且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
当然,你也可以对这个策略的运用进行一些扩展,比如关注一下产业发展的热点和新方向,从而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并抢在产业成熟之前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要怎么才能找到这样一支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股票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市场上寻找比较便宜的,但是在过去六个月中价格上涨幅度很大的股票,通过这种方法找到的公司,一般来说,这家公司在未来都会拥有比较良好的发展势头。
最后,你应该把对新兴产业价值的搜寻加入到你的投资策略中去。事实证明,从1972年起,满足上述条件的公司的年增长率要比市场的年增长率高出两倍。
-
-
7.不要让你的本能主导你的投资决策
-
人们会有一些错误投资习惯,根深蒂固,可以说算得上是本能。有哪些呢?首先第一个,就是建设性偏执。“建设性偏执”听起来很复杂,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体会,简单地说,它就是对损失的过度敏感。
斯坦福的学者们曾经做过一个投资决策研究。在实验中,每个学生总共要做20个投资决策。每一轮,他们被要求决定是否要投资1美元,然后实验者会抛硬币来决定这轮投资的结果:如果硬币正面朝上,那么每个投资者损失1美元;而如果是背面朝上,那么每个投资者会得到2.5美元。实验结果显示,在经历失败之后,这些学生愿意投资的概率只有41%。但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说,这个决策是讲不通的,因为根据规则,投资者有一半的几率获得高回报。
这种投资倾向同样影响了实际的股票市场。比如,投资者常常在股票市场涨到顶点的时候才买入,因为他们不想错失让资产增值的机会,却在股票市场达到低谷的时候抛出,因为他们害怕跌得分文不剩。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很多人事实上在股市中进行的是低抛高吸的操作,而这和股市交易的基本行为恰好相反。
要命的是,我们天生就容易犯的投资错误,还并不只有建设性偏执这么一个,贪婪才是理性投资的最大敌人。一般来说,我们倾向于追求回报,即使获得回报的概率很小,我们也会因为贪婪和侥幸心理踩进陷阱,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往大了说,这种贪婪的投资心理会推动经济泡沫的发酵,即使泡沫已经被推得太高,几乎到了面临破灭的边缘,人们仍然会继续投资。因为他们相信市场繁荣的假象,或者侥幸地认为可以在泡沫破裂前捞上一笔。他们是被可能存在的高回报蒙蔽了双眼,而忽视了背后巨大的风险。
你可能会问了,既然这些错误的投资习惯是本能,那要怎么规避呢?
别着急,尽管你不能完全消除这类根深蒂固的本能,但是,我们通过创造一个自动化的系统来帮助你不受这些本能的干扰。比如说,你可以设置自动性的投资,也就是定期地把一定的钱从你的银行账户自动转到投资帐户里。每次转账的金额和转账的频率都是可以预先设定的,你想买哪一只基金也同样由你决定。这样的话,就不担心你的本能会成为坚持投资的阻碍啦。
-
-
8.投资要获得更大的利润,需要有长远的眼光
-
没有经验的投资新手,往往在股票刚开始下跌的时候就把它卖掉了。这种短期投资的思维方式,其实并不能获得很大的利润。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常常只注重于眼前的利益呢?事实上,我们的生理机制,特别是大脑中的边缘系统,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促使我们做一些能满足暂时需要的决定。
这种生理驱动作用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投资者在金融危机期间更喜欢购买债券。因为债券在短期内相对于股票,价格波动却要小得多,这在短期内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感,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投资者不必担心投资失败。
其实,一些专业投资者,也会有这种注重于短期利益的思维模式。不过,他们只是为了短期的事业目标而奋斗,所以常常采用这种办法来向当前或未来的雇主证明他们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观察数据,我们会很明显看到,最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最好的回报。我们知道,就短期而言,股票市场确实常常有比较大的波动。就长期来看,市场往往呈现上升的趋势。
比如说,当我们仅仅以一年为窗口期进行观察,我们可能会看到股票价格平均下降了31%,但是如果观察一个20年的期间,股票指数绝不是下跌的。而相反地,同样是20年,债券的价值却有可能会下跌到原来的一半。
好了,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干货吧。读完本书,我们应当了解的是,年轻人为了保证未来晚年的财务能力,应该尽可能地投资于股票市场。要有一个成功的长期投资需要遵循几个简单的原则:一是要分散投资,使资产组合多样化、全球化;二是要坚持投资策略,克服人性的弱点;最后,则是要学会逆向投资,不随市场大流。
-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医疗和养老保险方面的财政支出不可避免地扩大,未来的政府还会不会继续提供退休金,谁也说不准。《从零开始稳稳赚》为你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投资小技巧,是一本公认的教年轻人怎么做好投资,为退休生活做好打算的“理财教科书”。本书作者帕特里克·奥肖内西是美国知名的资产经理,著有《华尔街笔记》等。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因为医疗和养老保险方面的财政支出会不可避免地扩大,所以未来的政府还会不会继续提供退休金,谁也不好说。
● 其实,储蓄的利率通常低于通货膨胀率,也就是物价上涨的幅度。这就意味着,你的存款就购买力而言不仅没有增值,反而贬值了。
● 如果你真的想投资成功,你应该把你的投资眼光放到一个更大更多样的平台上。
● 最理想的投资策略应该是购买有前景的公司的便宜股票。
● 学会逆向投资,不随市场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