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听
1.滚龙坡拉锯战,我军伤亡惨重
-
上一讲,我们说到新28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成功夺取了阴登山。
按照我军制定的作战计划,拿下阴登山,就该直扑日军据守的松山主峰。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新28师在阴登山损失惨重,哪还有战斗力?总司令卫立煌决定撤下新28师,往松山这座熔炉里再丢一捆新柴,那么,他征召的是哪支部队呢?
7月初,一条劲爆消息在驻守松山的日军当中不胫而走,传言“支那军的荣一师来了”,荣一师是什么来路?当初昆仑关战役中重挫号称日本“钢军”的第5师团,荣一师的赫赫威名,日军官兵们莫不知晓,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他们的对手可远不止荣一师,而是拥有荣1师、第82师和第103师的第8军,加起来,两万多人的王牌军,前面我们说了松山上驻守日军多少?几百号日军。
再来看看第8军的来路,军长何绍周,国民政府参谋总长何应钦的侄子,何应钦夫妇膝下无子,就过继了何绍周为养子,夫妇二人一直将其视如己出。平日里,何绍周备受恩宠,人称“侄帅”。各位,你想想,参谋总长唯一的儿子哦,就这关系,就这地位,他何绍周统帅的部队不说个顶个的精兵强将,那也绝对是精良中的精良吧。
第8军开赴松山之前,一听说新28师打成那个怂样,很多身经百战的第8军老兵,鼻子哼了哼,一脸鄙夷:妈了个巴子,新28师什么玩意儿,太差劲了,要是早让我第8军上,别说一个小小的阴登山,整个松山我都给他小鬼子踏平了。
整个第8军,上上下下莫不自信满满地出发了,目标直指松山主峰的日军阵地,跟之前一样,先送山上的日军一顿炮弹大餐,接着,军长何绍周大手一挥,我军发起了进攻,信心满满的我军官兵满以为日军早已被火炮炸死,毫无戒备地冲上了高地,毋庸置疑,一靠近就遭到日军隐蔽工事的猛烈反击,又是伤亡惨重。
不过,荣一师可不是吃素的,毕竟是我军的王牌部队,大受挫折之后,荣一师依旧战斗力满格;日军这边呢?抵抗依然十分顽强。我军派了整整一个连的官兵去进攻日军一个堡垒,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退,全连人员伤亡殆尽。打到后来,我军杀红了眼,派出一支敢死队,先用喷火器喷射日军堡垒,接着敢死队冲上前去,一人手持一把大砍刀,与日军来了一场白刃战,直到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付出极大代价才攻克了这个堡垒,事后,我军清点阵亡日军人数,你猜对方对少人?区区三十人!
经此一血战,军长何绍周才猛然惊醒,他面对的日军绝非泛泛之辈。此前的乐观、自信,一扫而光,一番深入分析敌方部署后,第8军决定变换进攻重点,放弃攻打松山主峰,从侧面的滚龙坡突破。
滚龙坡位于松山西南,是一道南高北低的狭长山梁,状如一条在云雾中滚动的长龙,因此得一名叫”滚龙坡”。距离松山主峰直线距离约2000米,同时呢,又比松山主阵地海拔略高,战略位置非比寻常。如果顺利攻占了滚龙坡,也就意味着能对松山的日军呈夹击之势。
为了拿下滚龙坡,第8军轮番发起进攻,谁料,才开始打就损失惨重。咋回事呢?前面我们说了,这会儿正是滇西的雨季,山里雨水多了就起雾。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在南方的农村呆过,雾气升腾的时候,十来米外站一人,你都看不见。这么一来,山林里,日军的隐蔽火力点,我军士兵根本看不见,等你看见时,早已是一梭子弹,顿时我军伤亡惨重。
最后,好不容易杀入敌方阵地,日军堡垒的交叉火力,又打得我军部队招架无力。就在我军一筹莫展的时候,准备充分的日军发起了一阵反冲锋,又将杀入阵地的我军赶了回去。好不容易夺得的阵地,就这样白白丢了,损失了这么多弟兄,啥都没捞着,第8军士兵的傲气荡然无存。
接连受挫,接下来的几天,战斗时断时续。我军能想到的办法实在不多,依旧是先炮击、后步兵冲锋的老路子。这套打法,日军早就摸透了,我军一炮击,日军就后撤,炮击停止后,他们返回就阵地,等我军的步兵冲上来,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再对我军发起猛攻。如此这般拉锯战,我军的攻击部队全被阻击在日军阵地前,寸步难行。
日军那边呢,只要一瞅准我军前进无力、士气低落,他们就趁机发动反冲锋,大雨加浓雾,双反一次次展开激烈的白刃战,真实杀得鬼见愁。白刃战,日军的刺杀技术更胜一筹,我军许多战士空有一腔勇气,但实在技不如人,一个个在白刃战中壮烈牺牲。算下来,一天之中,竟然损失了一个半营的兵力。
一连打了几天,我军三次攻打滚龙坡,差不多都是无功而返,只是破坏了日军的水源。再看我军的伤亡局面,实在让人痛心,军长何绍周意识到,日军始终能依靠堡垒死守,原因就在于,这些堡垒虽然被轰炸了,却还能发挥作用,因此他命令炮兵调整战术,不必一味狂轰滥炸,要采用单炮精度射击,实施定点破坏,直打得堡垒报废了,再出动步兵进攻。步兵冲锋时,也不要贪多贪快,应步步为营,小心行事,每占领一处,就在此修建工事,一点点逼近堡垒,以图最大限度减少冲锋时的无谓牺牲。
按照新的战术再度发起进攻,打了一番,战况依旧胶着,这可急坏了何绍周。没辙,只能再想招,第8军迅速抽调精干官兵组成尖兵团,以师长任团长,团长任营长,各级军官逐级充实第一线,集中全军精锐主力攻坚。为激励士气,让官兵坚信此战必胜,何绍周向全军官兵立誓:“自今日开始,不拿下松山,我绝不理发剃须!”
7月20日,各项准备均告完毕,何绍周下令发动进攻。一天之内,七八千发炮弹向滚龙坡倾泻而来,许多日军被炸得血肉横飞。
也就是这一天,日军指挥真锅邦人大尉收到上级命令,要求他做最坏打算,一旦情势危急,务必先把军旗烧掉。日军每个联队的军旗都是天皇亲自授予,象征着无上的荣誉,断不可落入敌人之手,战败时,日军往往会把军旗烧掉,以保存军队的尊严。接到上级命令后,真锅邦人蹲在战壕里,就着蜡烛微弱的光亮打开了存放军旗的木匣,摩挲着潮湿厚重的旭日旗,心里升腾起一股浓重的悲凉。
7月23日,我军的定点轰炸方案已见成效。滚龙坡上,日军堡垒毁的毁,残的残。步兵随即出击,在空军的配合下,占领了滚龙坡大片阵地。夜里,日军发动了数次反扑,都被我军击退。然而,即便是这样,日军依然不死心,第二天,趁着风雨交加,日军再次发起了反击,双方又是一番激战,日军败退,我军终于守住了阵地。这一仗,我军阵亡200多人。
7月25日,我军再次发起进攻,战况极为惨烈,我军勇士拉开手榴弹引线,冲进敌阵中与日军同归于尽,其余士兵莫不斗志昂扬、奋勇杀敌。据幸存的日军回忆说,许多中国士兵看上去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脸上稚气未脱,呐喊的嗓音都还透着一股稚嫩。有的士兵甚至只有十二三岁,然而,正是这些少年兵,本是大好的青春年华,却大部分倒在了血泊之中。
7月25日激战到下午,我军好不容易占领了日军阵地,但到了夜间,日军在夜色掩护瞎,又将阵地生生夺了回去。
战至此时,我军已损失了五个营的兵力,再用伤亡惨重一词已无法言表了,有时候语言的边界,根本无法抵达事实的本身,滚龙坡上,横七竖八尽是双方士兵的尸体。日军死亡300多人,400多人负伤,其余的人整天在泥泞的阵地里坚守,缺衣少粮,形同饿鬼。到了7月28日,又一番激战过后,松山阵地上的日军,算上伤病员在内,总共只剩300多人了。
虽然我军战况有所进展,但也没有完全消灭日军。有的老兵不由得大喊:今天炸、明天炸、为什么这帮狗日的就是没死绝呢!是啊,日军没死绝,日军也死活不屈服,接下来注定了是一场更凶狠的恶战。
-
- 2.军长何绍周忍痛下令炮击滚龙坡
- 3.我军爆破日军子高地,敲响日军丧钟
- 4.胜利倒计时,垂死挣扎的日军全军覆没
- 5.战后忆此身
分节阅读 Table of contents
关于本书 About the book
松山战役,可能是在中国最无名的地方发生的最有名的战役。松山战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取得全胜的攻坚战,消灭了日本守军,打通了滇缅公路,从而带来了滇西战役乃至缅甸战役的最后胜利。
为了这场战役,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数千壮士埋骨云南边境。在这场惨烈的攻坚战中,中日双方都将人性中的坚忍不拔和勇气发挥到淋漓尽致。在当时,参战的官兵们看到日军如此疯狂地顽抗,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这一代人,杀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许中国才能熬到胜利那一天!
本书作者余戈,《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副主编,著有《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等作品。
本书金句 Key insights
● 中国人强调现实功利而专注于胜败得失,美国人有超越性思维而易于陷入幻灭感。
● 拥有先进战斗力及与之相伴的先进战术意识,建立了较强的自信心,也许才是生成远征军官兵坚强战斗意志的直接因素。
● 走进如今郁郁葱葱植被茂密的松山,有谁知道它曾浸透了血肉?